漿紗,在經紗上施加漿料以提高其可織性的工藝過程。未上漿的單紗纖維互相抱合不牢,表面毛羽較多,難以織制。上漿后一部分漿液透入纖維之間,另一部分粘附在經紗表面。以漿液透入纖維之間為主的上漿稱浸透性上漿,以漿液粘附在經紗表面為主的上漿稱被覆性上漿。
8、和漿成分:
漿液中所含各種漿料,按工藝設計比例混和成漿液。其中包括:水、主漿料和輔助漿料三大部分。
主漿料:以粘著劑為主。
輔助漿料:為了使上漿后漿紗質量更好,漿膜的性能完好,摻入有關的輔助漿料。如:分解劑、潤滑劑、防腐劑、滲透劑、消泡劑、抗靜電劑、柔軟劑、吸濕劑、減磨劑等等。
9、調漿工藝的三定:
定濃度、定粘度、定溫度。
濃度:在漿液中,漿料總干重的含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濃度直接影響上漿率,濃度偏高,上漿率偏高。
測定濃度的方法有:(1)濃度儀:如波美計、量糖儀等。(2)烘測法。(3)計算法。實際生產操作時,濃度常用漿液的體積表示、又稱定積法。
粘度:漿液的粘度對漿液的滲透有關。粘度小,流動性大,滲透較好,可使纖維間的粘和、抱合較好,纖維間相對滑移少,有利于漿紗增強,減少斷頭。
測定粘度的方法:(1)試驗室常用NDJ-79型旋轉式粘度機。(2)生產操作中常用漏斗式粘度計。
溫度:是指定濃、定粘時的溫度,漿液溫度與漿液粘度有關。
10、漿液浸透、披復及漿膜完整:
漿液的浸透、批復、漿膜完整直接影響漿紗的質量。浸透與漿紗強力有關。批復與漿紗的光滑耐磨有關。漿膜完整與漿紗耐磨、毛羽有關。
漿液浸透:漿液在漿紗過程中,進入紗線內部,使纖維間相互粘合,增加強力。
漿液批復:漿液在紗線外表包復一層漿膜,使漿紗表面光滑、減少毛羽,織造時耐磨。批復大小會影響漿紗質量,批復過大,滲透則少造成表面上漿,落漿多,織造時造成脆斷;批復偏小不完整,易起毛。
漿膜完整度:漿料在紗線表面包復的漿膜完好程度。
11、用漿定額:
一噸干經紗所用主漿料量(公斤/噸)是核算產品成本的經濟指標之一
企業考核用漿定額時也常用每米坯布所耗用的漿料成本來核算(元/米)
12、上漿效率:
試驗室實測的上漿率符合工藝設計要求的上漿率所占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