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牢度所有的試驗中,最后的步驟就是色牢度的評級。那么色牢度是如何評級的呢?
1. 耐摩擦色牢度
在摩擦試驗的評級中,要等到濕摩擦測試的棉布干燥完后,粘掉棉布上可能影響到評級的多余纖維,然后在每個被評級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層棉布,最后用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來評定它的沾色程度。
2. 耐皂洗、耐水、耐汗漬、耐唾液、耐海水色牢度等
針對于這些色牢度試驗的評級,它們都是以一塊原樣和一塊未經試驗的貼襯織物作為參照樣,然后來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
3. 洗液沾色
于皂洗試驗后(參照FZ/T 73020-2019)洗液沾色的評級,在試驗結束后,評級需在15min內完成。將皂液去除雜質后倒入比色管中,以未經洗滌且與試驗溫度相同的皂液作為參照樣,在D65光源下,以白色紙板為背景,用沾色灰卡來評定洗液的沾色程度。
4. 耐光色牢度
以GB/T 8427-2019方法3為例,在耐光試驗的評級中,以一塊樣品和目標藍色羊毛標樣以及比目標藍色羊毛標樣低一級和低兩級的藍色羊毛標樣共同曝曬,直至曝曬的終點,然后再將曝曬過后的樣品與藍色羊毛標樣進行級數的判定。評定時,樣品各階段分別與藍色羊毛標樣進行對應,若不同階段得出的級數不同,則可以用不同階段級數的算數平均值來進行級數的評定;當平均耐光色牢度不是整級或半級時,取其臨近較高的半級或整級。(美標為日曬后樣品與原樣根據變色灰卡評定)
5. 耐光、汗復合色牢度
以GB/T 14576-2009為例,將樣品與藍色羊毛標樣一起進行曝曬,直至曝曬的終點。在試驗結束后,對試樣進行清洗、干燥,然后用變色灰卡進行評定。
6. 耐熱壓色牢度
針對于耐熱壓色牢度的評級,在試驗結束后,要立即用變色灰卡對試樣的變色進行評級,然后將試樣放置在標準大氣中調濕4h后,再評定試樣的變色和棉貼襯織物的沾色。評定沾色時,要以棉貼襯織物沾色較重的一面來進行評定。
7. 拼接互染色牢度
在該項目的試驗結束后,要對試樣進行沖洗,洗凈樣品上殘留的洗滌液。等到樣品干燥后,再用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來評定淺色織物的沾色。
8. 耐干洗色牢度
目前的干洗色牢度試驗的標準分為新版GB/T 5711-2015和舊版GB/T 5711-1997。舊版:在試驗結束后,用濾紙過濾留在容器中的溶劑,然后將其倒入比色管中,采用透射光,用沾色灰卡來評定它的沾色,最后再用變色灰卡評定試樣的變色。新版:是以一塊原樣和一塊未經試驗的貼襯織物作為參照樣,然后來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
9. 潛在酚黃變的評估(耐黃變)
在試驗結束,取出測試包冷卻,必須在打開測試包后的30min內完成對各試樣的評定。評級時先用沾色灰卡來評定控制織物的泛黃程度,若黃變程度等于或小于3級,則證明試驗有效,反之則無效。若有效,再用沾色灰卡評定試樣的黃變級數。
10. 耐氯化水、耐大氣污染物(臭氧)、耐次氯酸鹽漂白色牢度
在試驗結束后,用變色灰卡來評定試樣的變色。
綜上所述,評級的方式主要有3種:
、僮兩u級,試驗后樣品與原樣根據變色灰卡評定;
、谡瓷u級,試驗后淺色樣品、貼襯或溶液與原樣(空白貼襯、原液)根據沾色灰卡評定;
③耐光評級,以國標方法3為例,日曬后樣品變色程度與藍色羊毛標樣變色程度比較評定。美標則為日曬后樣品與原樣根據變色灰卡評定。
評級工作是色牢度檢測成果的展示,是色牢度檢測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無論前道工序如何準確、規范,在評級上存在誤差,前者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目光的一致性尤為重要,小范圍來說要保證自身實驗室內各人員的目光一致性,大范圍來說還要保證各檢測機構之間的目光一致性。只有通過不斷的人員比對和機構間的比對才能時刻保證色牢度評級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