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起毛工藝?
起毛工藝指的是針織物起絨磨毛,它是一種后整理加工方式,起絨類織物有純棉毛圈、純棉毛巾布、T/C毛圈和毛巾布、CVC毛圈等。
一般有兩種起毛工藝,一種是通過割斷毛圈產生的起毛效果,主要有毛巾布、毛圈布,這類毛圈結構織物起絨是利用鋼針輥,機械割斷毛圈結構,產生絨毛。還有一種就是磨毛工藝,磨毛織物的織造結構就比較多了,它們是利用磨毛機的碳素纖維和砂紙的機械摩擦使織物表面產生均勻短絨毛。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詳情
影響起毛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一、織物克重和結構。
影響大的織物主要是克重低、織造結構松散、橫向和縱向彈性大的T/C類織物,柔軟不當,不是起不起絨,就是掛扣(毛圈被挑起,但沒割斷)。
二、起絨助劑的使用。
業內熟知的做法是,低黃變軟片復配10%以下的二甲基硅油乳液(又稱為起毛油),這個起絨劑配方只可以提供平滑松軟的手感,對這類掛扣起絨織物沒有絲毫作用。
對克重大織造結構緊密的純棉毛圈及毛巾布,蓬松性好的軟片,配一點高氨值硅油和二甲基硅油乳液(起毛油),一遍就毛羽豐富。
T/C類織物一定不要用氨基硅油,氨基硅油的回彈性和粘性對起絨會起到反作用,會增加織物的松軟滑度和彈性,增加起絨織物的掛扣和撕裂布的機率,有時候感覺織物已經很柔軟了,卻起不起絨或者掛扣。T/C織物正確的柔軟方法是:軟片復配二甲基硅油乳液使用,再配合一點多功能整理劑(也稱吸濕排汗整理劑)。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