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是什么意思?漢服是哪個朝代的?漢服是指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朝末年這期間華夏民族所傳的服裝,元朝和清朝的服裝可不屬于漢服哦。
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是指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朝末年這五千年間,在中原這塊土地上,華夏﹙漢﹚民族所習慣穿著的服飾,統稱為漢服。她是具有濃郁華夏﹙漢﹚民族風格的一系列華夏﹙漢﹚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
嚴格意義上來講,元朝流行蒙古族服飾,清朝服裝為滿族服飾,這些服裝都屬於少數民族服飾,不屬於漢服。(元朝雖然壓迫漢族,但漢人還是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的,清朝就不同了,妄圖消滅漢族的民族記憶,殘酷地“剃發易服”,漢族人都被迫穿了異族服裝。)
中國自古以來又被稱為“華夏”,“華夏”一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有及其神圣的地位,這是今天的中國人不太好想象的。古老的元典《左傳》上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華夏民族與禮儀之大、服章之美密不可分。或者說,漢服和漢禮儀就是華夏民族的主要特征,以此區別于長期落后于華夏族的周邊蠻族。“中國”(古代所謂中國即中原華夏文明)也因此被尊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漢服是哪個朝代的
上古黃帝垂衣裳,起源就在黃帝時代。記載是這樣,當然年代太久遠也沒有文物可以考證。
至于什么時代起有了”漢服“這個詞的問題的話,漢成為我們民族的名字已經是漢代了,最早作為區分民族或者國家的說法“漢服”是從那時起有零星出現,但意義與現代的“漢服”不同,作為本民族傳統服飾更多是叫衣冠、衣裳等等。現代意義上的漢服一詞大約出現于21世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