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著店是什么意思?中古店在香港旺角、尖沙咀滿大街的米蘭站、巴黎站這些的二手店,在日本就是中古店。
在日本,中古文化比香港更甚,比起香港女人將情人送的包包拿去當賣。日本中古店的包包和衣服都是她們閑置品。所以多少會有一些使用痕跡,但大都保養得不錯。所以使用起來完全不輸新品。甚至還能找到一些全新品。
而且日本人有拒絕使用假貨的觀念,所以很多日本女人就算不富裕,也會省吃儉用買一個入門款的LV,而不會想著去淘寶或者秀水街買超A。說起來,人家國內也不會生產超A啊!哈哈~日本制假販假可是重罪喔!大家回憶一下香港電視臺的法制宣傳廣告,使用假貨可以罰款2萬港元。這樣的條例在日本更甚,在日本發現使用或者販賣假貨,你的一輩子就完了。
所以,沒有買賣,就沒有制造。在日本的中古店可以放心地買買買了!
日本古著衣服來源
復古風吹了好幾年到現在,“古著”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服裝類別。
“古著”是從日本流行開來的,所謂古著不是單純的二手衣,而是真正有年代的而現在已經不生產的東西,這些服飾無論使用的面料,細節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縮影,所以有著特殊的價值。
在日本,有各種各樣的古著店,以古著店聞名甚至形成商區的也不在少數,像是下北澤、高元寺等。
當然,還有潮人們淘貨的澀谷和原宿,也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古著店。
喜歡標新立異的少男少女們自然是不喜歡那些批量生產的衣服,走在大街上,一個撞衫倆,分分鐘尷尬到爆炸。于是,去古著店淘獨一無二的孤品,再拿回家自己精心搭配一番,原汁原味的原宿古著風就出來了。
古著盛行的這些年,人們擔心的問題一直也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古著”一詞一出,似乎所有的問題都變得“合情合理”。
一走進古著店,最熟悉的就是一股潮濕的霉味。
昏暗的燈光,堆積式陳列,乍一看滿滿復古的氣息,擁擠感襯托出“淘貨”的意義。如果有人說里面充斥著一股霉味,那一定會有人站出來說那是年代的味道。
整個店里都是霉味,就不用說每件衣服了。所謂古著,賣得好的,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基本都是50年代到70年代的衣服。也就是說,少說也是三四十年前的衣服,那么店家淘來這些衣服是洗呢?還是不洗呢?
店家在選擇貨源的時候,就已經排除了很多有明顯污漬或破損的衣物,既然都不是很臟,就不用洗啦。
反正有點介意的同學買回去自己也會洗,至于消毒殺菌什么的,84也好,太陽暴曬也好,就自己看著辦吧。畢竟說這些話的前提是,這些古著真的是“古著”。
“古著”來源一直是大家都在介意的一個問題,很多時候“古著”和“二手衣”傻傻分不清。
在日本的古著店里,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古著買取”的牌子,很多潮人會把自己不想穿的衣服以一兩千日元的價格轉手古著店,古著店重新掛上自家吊牌再以四五千日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