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紗生產工藝流程:
圓頭機生產→蒸汽定型→成絞→檢驗→打包。
1、圓頭機生產
圓頭機生產是羽毛紗成型的關鍵。圓頭機針筒有15個針位,1~15相鄰針位的距離由大到小,首先按工藝設計將舌針、割力裝入規定針位。芯線、飾線原料紗通過兩個導紗分別導入,芯線紗墊入舌針,編織成芯線,飾線紗先墊入割刀,隨針筒轉動再同芯線紗一起導入舌針,通過舌針運動完成彎紗、成圈、脫圈。割刀頂部有一凸出倒角,在割刀與舌針一同向下運動脫圈時,墊入紗線不會脫出割刀桿。在舌針向上運動做退圈時,割刀也向上運動,割刀上的飾線紗落人割下部的刀口,被切斷形成毛羽。飾線紗參與芯線編織,被芯線握持,不易脫落,而羽毛長度與舌針、割刀距離有關。
上機時要注意兩個導紗器位置符合要求,才能保證芯紗、飾紗分別正確墊放在舌針和割刀上。
割刀要保持鋒利,飾紗移到刀口上要能順利完成割紗,否則會因意外拉伸而斷裂,將造成長短毛的現象發生。國產割刀24小時需更換,雖然割刀耗用大,但綜合效果會好。
針筒轉動,鉤針及割刀上下運動,因摩擦針筒發熱,紗線通過針筒將產生過熱收縮,特別是錦綸,溫度達到50℃時收縮嚴重而卷曲,影響質量。需要對針筒定期加潤滑油,減少摩擦、降溫。潤滑油選錠子油,最好用高速錠子油,不可用黃油,黃油在85C時全部溶解,潤滑效果降低。
2、蒸汽定型
生產中針筒轉動對羽毛紗有加捻作用,為消除加捻內應力,防止辮子紗,需對下機的羽毛紗進行熱定型,一般采用蒸汽定型。
為使蒸紗效果好,卷裝不宜過大,一般0.2kg/管;紗管采用空心帶網孔透汽好;根據纖維的特性選擇適當的蒸紗溫度和時間,過低達不到定型目的,過高影響紗品質,浪費能源。如1/6.5Nm有光錦綸羽毛紗蒸紗溫度在80~85℃為宜,時間為30分鐘。
3、搖絞
蒸紗后不需冷卻,直接進行搖紗,一方面可將蒸紗時吸收的水份通過搖紗產生的離心氣流而釋放,另外搖紗時通過導紗器可理順羽毛。紗線迅速冷卻,利于羽毛紗保持美觀,保護紗的品質。
錦綸纖維的玻璃化溫度低,上染速度快,容易染花,每絞紗重量要適當,一般為0.5磅/絞。
4、檢驗
羽毛紗主要疵點有長短毛、茸毛稀密不勻和沒有羽毛的光紗,要進行分檢。
5、打包
為防止羽毛倒伏,不宜打緊包,以松小包為好,可直接送往染廠加工。如需長途運輸可打大包裝,到達目的地后即進行拆裝,恢復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