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染色什么意思?無水染色技術優點,無水染色,學名超臨界流體無水染色技術。
在超臨界狀態下,超臨界流體處于半液氣狀態,這使得超臨界流體既具有液體的溶解能力,又具有氣體的擴散能力。在超臨界流體無水染色工藝中,超臨界流體即可以溶解染料,又可以輕易地滲透至紡織品內部,完成染料溶解→吸附→上染的工藝過程。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無水染色技術的歷史與發展。
一、無水染色的技術背景
傳統的染色工藝都是以水為載體,每染色1Kg織物大約要耗費80-100L水,全球水資源的危機和環保意識的加強,如何少水和無水染色是染整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無水染色技術值得整個染整行業所關注。
二、無水染色技術的發明
超臨界CO2染色技術1989年由德國西北紡織研究中心E.Schollmeyer發明。該技術采用超臨界CO2作為染色介質,把染料溶解送到纖維孔隙,使染料快速、均勻地上染到織物上,染色結束后CO2又能與染料充分分離,不需要清洗、烘干等操作過程,未利用的染料可回收。
三、無水染色技術的原理
將CO2加熱加壓到既非氣體也非液體的超臨界流體狀態,由循環泵打壓到染料罐和染色罐之間不斷循環,超臨界CO2流體邊溶解染料邊為織物上染。染色條件是20~30MPa,80~160℃,染色時間1h左右,染色完成后剩余染料和CO2均可回收并循環使用。四、無水染色技術的發展
1991年Jasper公司與德國西北紡織研究中心(DTNW)合作研制了第一臺半工業化的染色機,該染色機容積67L。(見圖1)
1995年德國Uhde(伍德)公司和德國西北紡織中心(DTNW)合作,開發了一臺具有染液循環系統的設備,其染色釜容量為30L。這臺設備1995年在意大利米蘭紡機展上展出,1996年又在日本大阪舉行的國際紡機展上展出,受到廣泛關注。后來伍德公司不斷對設備進行改進,于1999年推出了改進后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