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綸織物堿減量工藝,首先是設備及工藝,它主要分為間歇性堿減量加工與連續性堿減量加工,下面將會對其進行完整的介紹。首先是間歇式堿減量加工:
(a) 精練槽。精練槽為長方形練桶,生產時一般以五只練桶為組。
精練槽減量加的優點是投資低,產量高,成本低,張力小,減量率易控制,強力損傷小,適宜于小批量多品種生產。但缺點是勞動強度大,各工藝參數隨機性大,減量均勻性差,重現性差。精練槽減量的工藝流程為:
坯綢準備→精練→預熱定形→s碼或圈碼→釘襻→浸漬堿減量處理(95~98℃)→80℃熱水洗→60℃熱水洗→冷水洗→酸中和→水洗→脫水→烘于。
堿減量時工藝處方:naoh 3~10g/l,促進劑0.5~1.5g/l。
(b) 常壓溢流減量機。此設備是在常壓下繩狀運轉,在織物定形后進行。其張力低,減量率易控制。殘液由吸泵吸收至箱頂高位槽內貯存,織物易清洗,殘液可利用,產品風格優于溢流噴射染色機,但易出現直皺印。其操作類似于高溫高壓溢流染色機,所不同的是它不需高壓。
由于是常壓下進行,因而工藝條件和配方類似于練槽,浴比較練槽低。此類設備加工的關鍵是精確控制堿液濃度、工藝溫度、時間及布速,以提高堿量率的均勻性和重現性。
(c) 高溫高壓噴射濫流染色機。此類設備適用于縐類、喬其紗織物加工。該類設備張力低、溫度高、堿反應完全、適應性廣,可精練去縐后直接減量,強捻織物松弛效果明顯。
高溫高壓噴射溢流染色機堿減量時,其堿用量視織物減量率而定。由于減量溫度高,時間又較長,因而減量較為充分,所以其堿用量略大于理淪用量。如果工藝處方、溫度及時間配合合理,則實際堿用量與理論用量最多相差l%。滌綸仿真絲織物的減量率—般控制在15%~20%左右,所以實際生產的堿用量宜控制在7%~9%(按織物重量),上述用堿量是在加入促進劑情況的情況下的用量,如不加促進劑,則用堿量需提高,但一般不宜超過30%。加促進劑情況下,用堿量應低于9%,至燒堿反應完,即使溫度高,時間再長,也不會發生過度減量而損壞纖維,而且此時不會涉及滌綸內部結晶區的水解。然而促進劑的加入,對產品質量弊大于利。所以,薄型織物在高溫高壓堿減量時一般是不加促進劑的,而中厚型織物,則往社需要加促進劑。
該類設備減量,往往根據織物裝載容量的多少和設備類型,選擇浴比在1:(10~20)左右。但對低浴比高溫高壓染色機,則可采用更低浴比。如日本onomdri公司的ksspd—d6—2al6型,浴比可控制在1:8.5;立信mk型浴比為1:(7~8);氣流式染色機更低,最低為1:3。
這類設備加工的關鍵在堿濃度的控制,否則減量率就難以控制。
接著是連續式堿減量加工:連續式堿減量適合批量性連續化大生產,產量高,操作方便,減量均勻,但一次性投入堿量大,存在運轉中堿濃度控制及滌綸水解物過濾去除困難等問題,且加工時織物張力大,因而不甚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織物風格不及間歇式減量。
連續式減量設備是大型設備,目前主要有意大利的debaca,日本小野森的m型、荷蘭brugman的holland。這類設備都由浸軋、汽蒸、水洗單元組成,其壓力、汽蒸溫度、堿濃度等技術參數均自動控制,十分穩定。最新的debaca連續減量機已降低了張力,在加工薄型縐織物時也不產生伸長,可保持織物原風格,但產量較低。
連續式堿減量工藝流程為:
縫頭進布→浸軋堿液→汽蒸→熱水洗→皂洗→水洗→中和→水洗。
一般連續減量堿濃度較高,為21.55%~30%,即0.27~0.4 kg/l,蒸箱溫度110~130℃,織物運行速度約18~20m/min。
連續減量也可采用軋一烘堿工藝。推薦工藝如下:浸軋燒堿液16%,滲透劑leonil mc或tf—107 2g/l,軋液率40%~50%;輥筒烘燥溫度為125~130℃,烘燥時間為30~60min,然后進入無張力平洗機熱水、冷水沖洗,再用醋酸中和,水洗脫水,于150℃下拉幅機超慢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