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絨被與鴨絨被哪個好?”,全球紡織網小編為大家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滴選購羽絨被。
我們所指的羽絨,一般分鴨絨與鵝絨兩種。商場中,通常鵝絨被會比鴨絨被貴。所以,在我們固有的思維中,會有一個這樣的概念,就是覺得,鵝絨比鴨絨好,鵝絨被會比鴨絨被更保暖。在和商家的溝通中,導購員也會如是說,并且還告訴你,鵝絨被是沒有氣味的,鴨絨被是有氣味的,因為鴨子是雜食性動物,所以生長的絨有氣味,而鵝是草食性動物,所以絨就沒有氣味。給出這樣的理由也夠奇葩,如此等等就不一一列舉!我們不想說,以上觀點都不對,但不禁就想問問,why?
羽絨被是否保暖,主要取決于填充物的填充量與含絨量,也稱絨子含量。這里再澄清一個概念,因為受到羽絨的提取技術,水洗工藝的限制,不可能有含絨量為100%的羽絨。含絨量能達到90%,就算品質很不錯的羽絨了。在同樣含絨量的條件下,羽絨的品質也是有差異的。業內人士稱作品相。那么,最終羽絨的品質取決于什么因素呢!
羽絨的品質,只取決于生長羽絨的禽類的個體的大小與生長時間這兩個因素。禽類個體越大,羽絨的絨朵就越大,生長時間越長,個體就越成熟,羽絨的品質也就越高。知道了這個道理,那么,我們可以說,在普遍條件下,鵝絨是比鴨絨好的,因為鵝的個體比鴨更大。在填充量與含絨量一樣的條件下,理論上鵝絨被也會比鴨絨被更保暖。在很多商家的宣傳中,都會特意強調絨的產地,比如,有的說是產自東北,有的說是進口自西伯利亞,丹麥,冰島等等。以此來標榜自己的品質!暫且不論真實性如何,為什么不說是產自廣東,海南呢?難到這些地區的農民不養鴨子么?其實,仔細想來,也是符合這兩個標準嘛!從物種的角度講,也是越冷的地方個體越大,生長速度越慢!
其實,在國標中,衡量羽絨的品質是有這么幾個指標的:
含絨量:一般來說含絨量越高品質越好。
蓬松度:絨朵越大,蓬松度越高,其實,這就是衡量絨朵大小的一個指數。而絨朵的大小又取決于禽類個體的大小和成熟程度。
耗氧指數:衡量材料清潔度,干燥程度,衛生程度的一個指數。
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不是說鵝絨就比鴨絨好,只能說,以上幾個指數更高的羽絨,品質更好。大多數情況下,鵝絨的這些指數是比鴨絨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