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紗(既紗線,文中說到的紗均指紗線)從縱橫二個方向交叉穿過,紡織業內稱作經緯交織,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交織而形成的布就稱為梭織布。
通常是將經紗固定起來(固定在盤頭上)不斷地運轉釋放經紗,而緯紗是放在梭子里,通過打緯裝置不斷地將緯紗打來打去,穿過經紗被綜框分離出來的不同的開口,形成不同組織的布紋,此時緯紗會經常地換紗換色,而經紗是固定不變的。
但現代紡織業已經極大地改變了織造技術,一代一代的無梭織機已經不再用梭子織布,克服了原來梭織時產生的噪音,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產量和質量。但是基本經緯交織的原理并沒有改變,所以經緯交織織造出來的產品依然叫做梭織布。
織物組織特性
因經紗與緯紗交織的地方有些彎曲,而且只在垂直于織物平面的方向內彎曲,其彎曲程度和經緯紗之間的相互張力,以及紗線剛度有關,當梭織物受外來張力,如以縱向拉伸時,經紗的張力增加,彎曲則減少,而緯紗的彎曲增加,如縱向拉伸不停,直至經紗完全伸直為止,同時織物呈橫向收縮。當梭織物受外來張力以橫向拉伸 時,緯紗的張力增加,彎曲則減少,而經紗彎曲增加,如橫向拉伸不停,直至緯紗完全伸直為止,同時織物呈縱向收縮,而經,緯紗不會發生轉換。
規格表示方法
如:63'' 32/2x16 64x54 (門幅、經緯支數、經緯密度,皆以坯布的規格表示,印染以后經緯密度會增加)。
第一個數表示幅寬63'',然后表示經向32支線(雙紗捻線)和緯向16支單紗,再后表示經向紗的密度64和緯向紗的密度54。
把二根紗捻在一起稱作并線,以32/2表示,而二根紗不加捻,但同穿進一個棕扣稱作并碰,以32+32表示。
梭織面料術語
經向:面料長度方向;
經紗:該向紗線稱做經紗;
經紗密度: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經密(經紗密度);
緯向:面料寬度方向;
緯紗:該向紗線稱做緯紗;
緯紗密度: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緯密(緯紗密度);
密度:用于表示梭織物單位長度內紗線的根數,一般為1英寸或10厘米內紗線的根數,我國國家標準規定使用10厘米內紗線的根數表示密度,但紡織企業仍習慣沿用1英寸內紗線的根數來表示密度。如通常見到的“45X45/108X58”表示經紗緯紗分別45支,經緯密度為108、58;
幅寬:面料的有效寬度,一般習慣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見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別稱作窄幅、中幅與寬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為特寬幅,一般常叫做寬幅布,當今我國特寬面料的幅寬可以達到360厘米。幅寬一般標記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寬則表示為:“45X45/108X58/60"”即幅寬為60英寸;
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粗紡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來表達,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色織:日本稱做“先染織物”,是指先將紗線或長絲經過染色,然后使用色紗進行織布的工藝方法,這種面料稱為“色織布”,生產色織布的工廠一般稱為染織廠,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襯衫面料都是色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