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江蘇等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加強環境整治。其中,《浙江省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日前印發,江蘇省環保廳也于昨日公布了全省國控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
江蘇:
9月20日,江蘇省環保廳公布了2015年度全省944家國控重點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從優到劣分為綠、藍、黃、紅、黑五個等級。根據相關規定,被評定為“黑色”等級的企業會面臨不斷“升級”的懲罰措施。
據江蘇省環保廳調研員龔志軍介紹,“黑色”企業會受到相應的限制和懲戒,如環保部門將依法對其不予辦理環保行政許可,暫緩辦理企業上市,并且通知銀行停止貸款。
其中,蘇州國控重點企業共187家,占到總數的約20%。49家企業被評為“綠色”企業,98家企業評為“藍色”,29家企業評為“黃色”。另有5家“紅色”企業和6家“黑色”企業。
這些“黑色”企業將受到差別電價、水價,停止發放貸款等處罰措施。目前,相關企業已主動聯系環保部門實施整改。
經過多年實踐,企業環保信用評價工作已上升為環保部門和金融、工商、物價等部門的聯手作業。
繼2013年江蘇省環保廳聯合江蘇省信用辦、江蘇省銀監局出臺建立環保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以來,目前江蘇13個省轄市環保局和銀監分局及相關部門都相繼建立了環境保護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根據江蘇省銀監局數據統計:2014年底,全省銀行業對環保信用等級為綠色和藍色的企業授信客戶比上半年增加2626戶,貸款比上半年增加1250億元;環保信用為黃、紅、黑三色等級企業貸款客戶比上半年減少1173戶,貸款比上半年減少158億元。
去年底,江蘇省環保廳聯合省物價局對等級為紅色、黑色的部分高污染企業試行差別電價政策,用電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每千瓦時加價0.05元和0.1元。
今年初,江蘇省環保廳又聯合省財政、物價、水利、住建等五個部門推行差別水價在環保信用中的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分檔制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
“開展環保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就是將污染企業失信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守信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環境信用變成企業的無形資產,讓失信企業一處失信、四處碰壁。”龔志軍說。
浙江:
《浙江省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印發。根據《方案》,浙江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督察組每兩年將對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督察一遍。
據了解,為推動工作開展,經浙江省編辦批復同意,浙江省環保廳今年新設立了環境監察處,具體負責該項工作。
據浙江省環保廳環境監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方案》,督察主要針對各設區市和部分生態功能定位重要、環境治理任務繁重或環境問題相對突出的縣(市、區)黨委、政府,包括各類開發區管委會及各地有關部門開展,每兩年對各設區市督察一遍。
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由省有關部門廳級領導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省環保廳副廳級領導同志擔任,組員由省環保廳及省其他有關部門組成。同時,環境保護督察組根據實際情況,邀請人大兩代表及一名政協委員參加。督察形式除了綜合督察外,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專項督察和專案督察。整個督察過程分準備、進駐、報告、反饋、移交移送、整改落實6個環節進行。
據介紹,浙江省環境保護督察將圍繞中央與省委、省政府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突出環境問題及處理情況、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情況、環境保護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及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等5方面開展,對發現的問題,環境保護督察組將提出整改意見和要求;對地方整改情況,還將適時組織“回頭看”。同時,督察主要情況和整改情況將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
為強化督察的剛性,督察結果將移交給省委組織部,作為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惡化、達不到國家及省重點任務目標考核要求,或者黨政領導干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亂作為甚至失職瀆職、濫用職權,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將按程序移交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編后語:未來環保嚴格監管執法將是常態,紡織印染企業必須有新認識。小編提醒紡織印染企業應知曉當前的環保形勢,掌握新常態下環保政策所要了解的新要求,確保不觸碰環保法律這條底線,將企業損失將至最低。
另一方面,企業要勇于創新,開發低消耗、低污染的產品,勇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開發高附加值的創新產品,才能讓企業成為“常青樹”,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