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絨業缺工500人,圣雪絨、國斌絨業缺工400人,嘉源絨業缺工200人……目前,靈武市37家羊絨企業用工缺口達2122人。用工告急,已經成為制約靈武羊絨產業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靈武市羊絨產業發展迅猛,其中,精品絨90%以上銷往國外,年出口創匯9000多萬美元,實現產值15億元,成為寧夏出口創匯的重點行業之一。但羊絨企業普遍存在用工不規范、工資待遇偏低、工作時間過長等問題。靈武市某紡織企業要求工人在每人每天完成37米紡織布的任務并達到26個工作日滿勤的前提下,每月發給基本工資450元,每超額完成1米合格的成品紡織布另外支付0.28元,大部分工人月工資在500元左右。在靈武羊絨企業中,學徒工的月工資基本保持在420元左右,工齡一年以上的工人月工資平均在500元至600元。靈武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局長米永強舉了一個例子,在工地上當一天小工工資30元,一個月900元,可在羊絨企業工齡兩年以上的熟練工月工資只有600元左右。雖然羊絨企業的勞動強度小得多,但工人們還是愿意到工地去多掙點錢。
羊絨企業每年生產高峰期為5月至9月,各企業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和加大工作量完成訂單。據部分工人反映,任務最重時,她們一天干10多個小時。部分工人難以適應,造成人員大量流失。某絨業公司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該企業工人每個月的流動量在30%左右。該市羊絨企業今年用工短缺達到2000多人,可全市登記的5049名求職人員中,愿意到羊絨企業求職的只有162人。近年來,各羊絨企業也紛紛意識到了留住工人的重要性,他們逐步改善工人的生活環境,適度增加工人工資,并主動出資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可這些措施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中銀絨業免費為其旗下針織廠300名職工每人配備一輛品牌自行車,并為企業所有職工按天補助伙食費。圣雪絨羊絨制品有限公司為職工配備了各種體育、健身設施,專門為職工建立了圖書館。同時還規定,凡是職工的直系親屬有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公司均獎勵3000元至5000元。但即使這樣,羊絨企業職工的流動量仍然在30%左右。(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