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頭:粵產童裝不合格名單10款粵產童裝在京查出不合格
廣東省服裝行業協會20日從媒體獲知又有10款粵產童裝在京下架后,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稱,北京方面的抽查是兩個月之前的事,而省行業協會內的相關企業并沒有接到北京工商局的確認通知書,此次北京方面公布這一結果,對有些企業已產生了直接的沖擊。
已對銷售造成沖擊
廣東省服裝行業協會高級顧問許傳信表示,據行業協會調查,北京工商局此次公布的結果是兩個月前的抽查,而行業協會的相關會員企業都沒有接到北京方面的確認通知書。
北京方面此次在官方網站上公開抽查結果,對粵產童裝在當地的銷售有一定沖擊。
據介紹,童裝被檢測為不合格,問題一般都不是出在童裝企業的成衣,而是原料和輔料上,包括5月末的童裝風暴中的主要問題大多數是因面料、輔料和印染加工質量不好所致。
布料檢驗合格才能投入生產
業內人士認為,服裝生產企業都只是“廚師”,而食品的質量如何,上游供應商對供應原料的質量把關非常重要。廣東童裝行業經歷今年5月份的“致癌事件”后,已經做了全行業的調整和提升,所有會員企業此前還在惠東縣通過了以保障童裝質量和安全為核心內容的《惠東宣言》。目前,廣東省服裝行業協會已牽頭發起了從產業鏈上抓童裝安全和質量的行動,將安全鏈條直接延伸至原料供應商。據介紹,安全產業鏈建起后,輔料、面料、染料等供應商都將會被納入該鏈條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直接追查到供應商。
據了解,童裝企業以后將要求面料、輔料等上游供應商提供質量檢驗報告,然后才購買其產品投入生產。就算選擇最低檔次面料也要符合國家安全質量的標準。(慧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