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CCTV以空前的陣容錄制“時尚中國·相約海寧”節(jié)目,向世界發(fā)布海寧時尚。而此時,長三角城市晚(都市)報總編記者海寧行活動也緊鑼密鼓展開。兩天來,20多家晚(都市)報將報道的長焦鏡頭瞄準海寧,以感性與理性的視角去思考、感知、體驗。
感性篇:老記皮革城“淘寶”
“皮革城太大太漂亮了,第一次到海寧,就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這只包這么漂亮,我只花580元就買下了!”“上次到海寧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這次來感覺變化真是太大了!”昨天,迷宮般的海寧中國皮革城以其神奇的魅力,折服了來自長三角20多家晚(都市)報的總編記者。
昨天上午10點多,長三角20多家報紙的老總名記們來到皮革城開始了觀光采訪、旅游購物。“這只箱包的顏色不錯,皮料也好。”在皮革城杭州路上的一家箱包店里,上海《新聞晨報》的經濟部主任記者殷正明拿起一只皮包,十分內行地評價起皮貨。
不多時,《新聞晚報》國內新聞部的謝飛君已經提上3個大包1個小包了,可是“淘寶”的興致依舊未減。“我是跑中國新聞的,經常要在外跑,雖然上海距海寧這么近,可過來的機會并不多。這次好不容易過來了,當然要不惜重金大開‘殺戒’。”
來自《申江服務導報》的陳海燕則對一個個皮老板的創(chuàng)業(yè)史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在皮革城內杭州路上的花花公子專賣店,她與老板娘許萍一見如故,暢談了40多分鐘,近期的行情、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員工的薪水、銷售的方法、品牌的提升都成了她們的話題。
江蘇《泰州晚報》的副總編輯陶建成上次來皮革城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在老皮革城給愛人買了一件皮衣,給孩子買了一件皮背心,價格便宜,質量也不錯。”這次來到皮革城,他在驚嘆皮革城發(fā)展迅猛的同時,決定再給家人帶回幾件皮衣。
離開海寧中國皮革城之際,來自《彭城晚報》的記者小崔心滿意足地說:“不管是旅游購物,還是采訪觀光都讓人難忘。這次回去可以寫篇大稿子了,真是不虛此行啊!”
理性篇:老記把脈海寧皮革業(yè)
“這兒的皮衣不論款式、風格,還是設計、色彩,都很時尚,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昨天上午,20多家晚(都市)報總編記者參觀過海寧皮革企業(yè)和皮革城之后,不約而同給予了“時尚”的評價。
事實上,近幾年,海寧一直在打造皮裝時尚的中心。此次親歷海寧皮裝時尚之風后,長三角城市媒體人徹底被折服了,“海寧皮革的工藝水平、營銷模式以及品牌陣容,足以配得上中國皮裝時尚中心的稱號。”
《新民晚報》長三角新聞中心主任
沈吉慶:皮裝時尚元素頻閃
雖說身在上海,但沈吉慶卻一直關注海寧皮革業(yè)。“上世紀90年代,海寧皮裝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很少強調時尚元素的應用;而今天,海寧皮裝處處閃現著時尚,掀起了新潮流。”沈吉慶說,如不親眼目睹海寧皮裝的設計、工藝、款式、色彩及生產流程,不會有這種感覺。
參觀了海寧皮革工業(yè)園區(qū)后,沈吉慶另外一個強烈的感觸就是,海寧皮裝的工藝水平將改變海寧皮裝的命運。由于皮裝工藝、設計水平以及科技含量的提高,使得皮裝變得輕巧而華麗,流行時尚元素頻閃其中。“海寧皮革走精品、時尚的路子,利用工藝技術優(yōu)勢,打造皮裝時尚中心,無疑切合了時下皮裝業(yè)發(fā)展的趨勢,走在辛集、遼陽之前理所當然。”
《新聞晨報》記者
殷正明:借船出海引領時尚
海寧作為一個縣級市,即使皮革產業(yè)再發(fā)達,也不大可能成為皮革時尚之都,充其量是制造時尚中心。殷正明認為,海寧皮裝時尚的成功,上海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海寧皮裝時尚就是靠上海出名的。
“上海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外向型城市,世界各地的時尚元素都會在這里迅速匯集、擴散。”殷正明說,自上世紀30年代起,上海一直是中國服飾時尚中心,但2005年起,皮裝時尚中心的地位被海寧取代。海寧皮裝時尚依托專業(yè)市場,巧妙借助上海,成功地引領了皮裝的時尚潮流。殷正明說,海寧借船出海,領控市場的戰(zhàn)略令人欽佩。
《現代快報》新聞總監(jiān)
張欣:專業(yè)打造品牌皮都
“海寧皮革企業(yè)的規(guī)模與品質,皮革城的大氣與恢宏出人意外,企業(yè)創(chuàng)品牌的精神,更讓我敬畏。”張欣說,對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而言,創(chuàng)品牌相當艱難,需投入巨額資金不說,而且潛在風險很大。但海寧皮革業(yè)不僅培育了蒙努、雪豹、白領氏等眾多品牌,而且建立了國家五星級皮革交易市場,牢牢掌控著市場主動權。
張欣稱海寧人具備專業(yè)主義精神。“想到這一步,常人都能做到,但實施這一步并做得盡善盡美卻非人人能為,沒有一種專業(yè)主義精神很難成。”張欣建言,目前,海寧皮裝、品牌、市場做得很專業(yè),但還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將市場延伸至國際。另外,皮革產業(yè)應梯度化發(fā)展,適當考慮國內整體市場的消費承受力,將價格再平民化一點,進一步滲透國內市場。(中國時尚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