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秋交會上,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展位上,稀稀落落地陳列著一些牛仔褲。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省紡)的資深業務員肖伯,正惴惴不安地等待市場驗收這批新成果。肖伯當時可能沒有想到,這些牛仔褲成為了廣東第一條出口到美國的牛仔褲!
從無到有,再到今日的世界最重要的牛仔加工地,廣東牛仔服裝的出口量已經占到全國牛仔服裝出口的60%,而肖伯所在的公司每年出口的牛仔服裝也已達到8000萬美元。
完成這單生意的肖伯已經離開人世,不過見證了全過程的廣交會就即將迎來百屆慶典。不過,對這單在廣交會上完成的輸美牛仔生意,大家都還記憶猶新———肖伯的徒弟鐘如是說。
新技術牛仔褲暢銷美國
肖伯當時的這批牛仔褲款式普通,很薄,是最常規的深藍色,只有最為簡單的水洗技術,不過卻不會縮水———這對當時沒怎么生產牛仔服裝的廣東乃至中國來說,已是一次難得的進步。
肖伯沒有等待太久。
開展第一天,美國有名的采購商J.C.PENNY就相中了這批新產品。聽聞這種新材質牛仔布更為柔軟,又不縮水時,對方立即下了1萬打的訂單。
緊接著,百貨商SEAS也和肖伯簽了合同。廣東第一批牛仔褲就這樣成功登陸美國。
鐘介紹說,在這批牛仔褲之前,國內一直都是生產一種7025的牛仔布,這種布料生產出來的褲子不能洗水:“洗一次褲子就要縮兩寸!洗過兩次褲子就不能穿了。”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手頭并不寬裕的省紡試圖引進新設備,當時推行的補償貿易方式,為這一意圖的實現提供了可能。省紡可以不花錢就引進這些設備,而代價是免費為設備提供者做加工。
肖伯找到了一家香港公司,用其設備生產出來的牛仔褲很柔軟也不會縮水,同時引進的還有最為簡單的一種牛仔布洗水技術。
肖伯成功了。這種新的便宜牛仔褲在美國出奇地暢銷。(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