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我們都講西風東漸,豈不知從17世紀開始,便已東風西漸。如今的各種經典流行趨勢中,都存在著中國元素的影子。中國元素并不是只有幾季的流行,實際上她一直在時裝T臺上從未離開。
歷史上的東方風
對于我們來講,時裝這個概念也算是舶來品,而對于西方人來講,中國元素也算是舶來品。早在17世紀,巴黎上層的時髦貴婦們就以擁有從中國進口的手繪花卉印花面料與富麗堂皇的刺繡為榮。這段對中國面料的搶購風潮曾被記錄在由法國學者J·多諾·德維澤創辦刊載社會新聞和散文詩歌的刊物《風流信使》中。而法國宮廷傳奇畫家弗朗索瓦· 布歇也曾用畫作記錄下那個時代的盛況。在18世紀的時候,因為中國元素的盛行,開始有了“中國風”的說法,被稱為“Chinoiserie”風格,并沿用至今,而現在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Disco風格中都能見到Chinoiserie風格的影子,富麗豪華的東方刺繡、中國瓷器上的圖案、亭臺樓閣、人物花鳥都是設計師們擷取靈感的來源。
之后越來越多的時裝設計大師開始用中國式的元素來詮釋他們對于時裝美好的幻想。在20世紀末期,Yves Saint Laurent、Giorgio Armani、Jean Paul Gaultier、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等設計大師都曾在他們充滿夢幻一般的時裝設計中借鑒中國元素,讓這個時裝T臺留足了看客們發揮想象的空間。而老佛爺更是在2010早秋高級手工坊系列中用這一季“Paris-Shanghai”的系列來展示自己對于中國的理解。而設計大師們對于中國元素的癡迷喜愛可以從Yves Saint Laurent的話語中可見一斑,“有什么國度這樣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國,我們西方藝術受中國之賜可謂多矣,那影響是多方面的,沒有中國,我們的文明決不能臻于今日的境地……”
第一夫人領東風
《名利場》雜志新鮮出爐的2013年度最佳著裝榜里,今年赫然有了張重量級的華人面孔——第一夫人彭麗媛。究其原因,還是第一夫人隨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時的優雅亮相之故。這一形象不僅展現了外交軟實力,同時也將中國設計帶到臺前。一時間,中國設計師品牌不僅成為熱議的對象,也拉動了中國品牌的銷售力量,如例外、無用等品牌的店鋪里更是出現了賣斷貨的局面。緣何?不僅因為大家都想如第一夫人般穿得端莊優雅,更因為有人意識到,原來把中國設計品牌穿得好,會成為自信滿格底氣足的信號。名人效應一直是時尚界挺近市場的不二法寶,國際上各種第一夫人促進產業的作用尤為巨大。比如美國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在奧巴馬總統就職典禮上成就了Jason Wu;最經典為大家傳頌的是英倫玫瑰Diana成就了華裔設計師Jimmy Choo;就在今年我們的第一夫人也在不知覺中成功推動了例外、無用、阮氏珍珠、百雀羚等一系列國貨。
國際T臺東風再起
民族風既然是個永不落幕的時裝點,那自然是三十年走西方,三十年轉東方。這兩年國際T臺上,東風正起。君不見幾季來,中國風、東瀛風輪番上演,而且與早幾年一個風格唱到底有所不同,如今設計師們更愛玩打散重組。例如Emilio Pucci 上季就將和服廓形和龍紋圖騰結合在一起;Etro在西式廓形上印著仙鶴圖案;譚玉燕在紐約時裝周的發布上打出“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Jason Wu更是將清宮的頂戴花翎、蟠龍刺繡搬上了T臺。
在這一季中,各大品牌依舊沒有輕易放棄中國元素,各種元素的應用雖然沒有如同上一季般的明目張膽,但是細節處的借用卻依舊讓他們的著裝呈現非同一般的異域優雅之美。在2013秋冬季Valentino用上了青花瓷的圖案,幽藍的色澤配合美輪美奐的花紋讓Valentino女郎帶出一股女神的優雅出塵之美;Givenchy by Riccardo Tisci這一季雖然跟火焰、玫瑰印花卯上了勁,但是你依舊能看到那個拖地長裙Look閃耀著中式旗袍的影子;Andrew GN則借鑒的是中式對襟長衫、闊口袖等中式廓形;Kenzo這季則從西藏神廟中獲取靈感,創作出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 “A Third Eye”印花,密集的眼睛圖案寓意庇佑寺廟免受來自四面八方的風雨侵襲。
中國設計師打出中國牌
如果在國際T臺上數一下中國設計師,多數的中國面孔與名字都可以讓你耳熟能詳,除了他們的黃皮膚,他們的設計也讓你驚艷不已,或許他們依舊在借鑒中國元素,但是他們更善于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上去詮釋我們的中國文化。Vivienne Tam、Vera Wang、Phillip Lim、Jason Wu……每一位現在都已是舉重輕重的時裝設計師。
王陳彩霞女士在20多年前就有先見之名,要在西方時尚圈占領一席之地,沒有自己的文化牌怎么行?如今后輩里,領悟此點的新銳設計師也大有人在。設計新銳張卉山第一次亮相倫敦時裝周時,就以中國花卉鳥獸為靈感,在西式廓形上覆花鳥印花;而已經在倫敦時裝周第三次做發布的吉承,也一直扎根中國文化,這季以“魚聊”為主題,取水墨空靈的韻意;上官喆這季也拋出“西藏的秘密”的主題,將中國風玩出十足時髦感。而在今年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這個代表最高水準的舞臺上,又有了一個新的華人面孔——勞倫斯·許。他曾因范冰冰穿著他設計的“龍袍”征戰歐洲而聲名鵲起。今年他在巴黎高定的T臺上憑借“繡球”為主題的作品殺入高定的官方日程,并成為繼馬可、殷亦晴之后擁有“高級時裝設計師”官方稱號的第三位華人設計師。
細節處閃動中國美
或許相比繡龍刺金一眼就讀透的直白,有時候在細節處用中國元素局部加分,會更符合中國的內斂哲學。配合2013蛇年話題, MCM推出彩色蛇紋手袋,寶格麗力推的各款經典的蛇扣包和Serpenti蛇形珠寶依舊美輪美奐。鐘表珠寶界一向在藝術方面長袖擅舞,將中國元素運用得更雅致巧妙。例如江詩丹頓為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增添的新成員“中國十二生肖傳奇”里,第一個就是蛇年系列;另外沛納海、蕭邦、伯爵也相繼在今年推出了各自的蛇年限量版腕表,或是用蒔繪工藝,或是用掐絲琺瑯技術,在小小方寸間各顯神通。
美妝界吹來的跨界中國風
每年,美妝界都會樂此不疲地與全球各大知名藝術家跨界合作限量版產品,如今,這股跨界風帶著濃濃的中國元素,一發不可收。
1.MAYBELLINE 華裔時裝設計師譚玉燕Vivienne Tam
為悼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吸引全球目光關注中國西南受災地區以及拯救大熊貓行動,美寶蓮紐約來年特別邀請著名華裔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親自設計全球限量版“熊貓”化妝包,不僅引發時尚圈熱烈討論,更在消費者中掀起收藏狂潮。之后美寶蓮紐約與Vivienne Tam二度攜手,推出限量版“蝴蝶”系列化妝/口紅包,將Vivienne Tam最擅長的女性化風格融入潮流彩妝概念。
2.shu uemera 華裔導演王家衛
一向喜歡和藝術家玩跨界設計的植村秀,在2011年圣誕,與國際知名華裔導演王家衛跨界推出充滿夢幻色彩的圣誕限量版幻夜幽蘭系列。王家衛的影像世界里總能給人無限的遐想與期待,光影的穿梭將無限不可能變為可能。此次植村秀圣誕幻夜幽蘭的誕生也追隨愛的主題,以“紅與藍Rouge et blue”為創作源泉,紅與藍-火與水的色彩,通過兩種不同的介質,表達人內心情緒的矛盾與沖突。愛,可以像火一樣熾熱,也可以像水一般洇沄。
3.M.A.C 中國先鋒攝影師陳漫
陳漫被認為是中國最杰出的攝影師及光影藝術家之一,是藝術界的傳奇人物。在2012年3月,專業彩妝品牌M.A.C攜手這位藝術家推出了一系列充滿濃濃中國風味的產品。陳漫憑借“愛與水”的靈感,以粉紅色和藍色調呈現出大膽、性感、浪漫的一面,尤其是飾有陰陽圖騰的柔光礦物質雙色眼彩,夢幻地呈現出陰與陽、剛與柔的故事,巧妙地將中國元素賦予了新的演繹方式。
4.VS 華裔時裝設計師Alexader Wang
Vidal Sassoon一向熱衷與全球不同領域的大師級人物跨界合作,除了一直以來贊助許多大型時裝秀之外,更喜歡跟時裝設計師合作。品牌的全球創意總監Mark Hayes剛剛邀請了美籍華裔時裝設計師Alexander Wang進行創意交流,以“凝·動”為主題設計秋冬潮流發藝造型,并由杜鵑、孫菲菲和Eliza Cummings三位超模來演繹,通過頭發的動感來呈現不同發型的魅力,這也與Alexander Wang的時裝設計風格不謀而合,在突出健康極富層次感的秀發的同時,也強調了服裝設計中別致剪裁和天然材質的重要性。
5.Kiehl’s Kieh’s 中國知名演員趙又廷
科顏氏推出了“毛孔護理專家”——亞馬遜白泥凈致面膜,一經推出便迅速脫銷。今年6月,科顏氏與當紅偶像趙又廷攜手推出“科顏氏亞馬遜白泥凈致面膜熊貓英雄限量版”,連續第二年支持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熊貓蜂蜜”項目,并鼓勵年輕人作為熊貓守護英雄,共同保護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的生態平衡,探索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
設計家的中國韻
中式美學一直受到中西方的肯定與認可,當這種內在的精神延伸到家居裝飾時,又演繹出另外一番觸手可得的文化碰撞。
低調神秘 均衡平穩
和諧、包容、內斂的個性讓中式美帶有一種低調的神秘,而精神上的自由超脫,又讓它有了一種別樣的自然情趣。如今,中式設計漸漸融匯古今文化,這讓國外的設計師以及國內的新銳設計師都熱衷于將中國元素植入他們的現代設計中。在西方設計界流傳著一個觀點:“沒有中國元素,就沒有貴氣”,中式風格的魅力可見一斑。多年來,室內設計師們一直喜歡將中式元素運用到的設計中,材料上或沉穩或優雅,既保留了中式經典又適合現代人的居住方式;色彩上或濃艷或清雅,無需繁多,用均衡與平穩創造出一種和諧而舒適的美。
很中國 也很國際
現代生活中的中式元素不斷地被時尚浪潮一次次滌蕩,更新,轉化,再重新融入現代生活,轉換成一種帶有強烈時代特征的傳統文化。
知名美籍設計師石大宇在自己創立的清庭設計中心——這個引進全球頂尖設計生活物件,提供消費者與全球同步的設計美學場所——展示了“椅琴劍”“贊竹茶盤”“月竹燈”這些根植于華人文化的設計思維作品,不僅將國際趨勢思潮帶入中國,還創造出屬于中國人獨特文化的當代設計。半木品牌系列作品則延續著創始人呂永中對木質的推崇,使用榆木、胡桃木一類的中國傳統木材制造的半木作品,不僅樣貌古樸扎實、線條簡單優美,更是傳遞出一種東方縝密而強大的氣場以及溫暖而親切的生活美感。經典作品高山流水琴桌、清風禪榻充滿中國式設計哲學,很中國,也很國際。
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元素融入家居設計當中的曲美家具,設計師吳桐出品一張“如是 中國家”桌就運用了“創造性省略”這一設計理念,沿襲“ 無,亦所有”的道家風范,以其渾然自足的氣度、完美的舒適度解決了中式家具大多“中看,不合用”的典型問題,適合現代生活及家居空間尺度上的需求。同樣是熱衷于中西跨界設計的奧創家具的主打君臨系列產品取義于君臨天下的寓意,以法式新古典家具的浪漫與奢華為設計主體,融入中國明清時代刺繡的雅致,將中國傳統家具元素導入歐式古典奢華風格中,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和突破。提出“中國創意家居文化”理念的T&Y家具,不只是新古典的改造傳統,更是樹立中國家居界視野的世界觀,采用閃亮的鏡面、真皮、彩繪、皮草等材質,匯成摩登大都會、奢華現代、歐式皇家等不同風格作品,強調色彩、尊貴、霸氣、個性的居家生活存在感。
在西方照見中式的影子
在西方,完全西化的家居風格中隱約可以看到中式傳統飲食文化的影子,比如象征團圓和睦的圓桌,還有描繪在墻面上的荷塘漁景。畫筆在墻面上勾勒出蓮花,筆鋒濃轉淡,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于上。抹灰的餐邊柜和潑墨的中國畫組合,一切都剛剛好。有著北歐與老北京混搭的失物招領家具,用一把北京老頭椅卻展現出了歐式情懷。而如今的北京中法文化交流中心藝術8卻建立在了皇城根北街一座百年中式學府中,傳統四合院格局配上四層西式灰樓,呈現出一中一西的和諧呼應。紅柱青瓦,石墻泛黃,花木扶疏,植被成蔭,內飾卻充滿法式情懷與中式細節,在恰是絨綠霜紅、枯榮更替、四季分明的北京城里,給整個老房子蒙上了特有的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