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YNOT 2013秋冬發布會于廣州W酒店內舉行。近500位現場嘉賓朋友、圈中名人與YNOT品牌創辦人毛繼鴻先生、又一山人先生及藝術指導山本耀司先生,共同見證一個開放的創作平臺,一個集結東方設計哲學智慧的新品牌的誕生。作為中國知名設計師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創始人之一,文化品牌“方所Fangsuo Commune”創辦人以及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VOGUE時尚網專訪了毛繼鴻先生。
YNOT品牌創辦人毛繼鴻(右)、右一山人(左)和藝術指導山本耀司先生(中)
VOGUE時尚網:這次合作為什么考慮請到山本耀司先生作為藝術指導?
毛繼鴻:我個人在設計上面很受大師影響,甚至我們這代人都是,他的裁剪,對待衣服的態度,包括每個季度的演繹其實都是讓你非常驚訝的。后來有機會和他在其公司品牌的代理上有合作,他在2008年太廟舉辦的秀有很多都是我幫忙在做邀約。大家相互了解之后,覺得氣質也是非常符合的,我最后決定做這個項目很大程度上是他對待衣服的態度,特別是東方的一種精神,因為他摸索了三四十年,這可以幫助到中國的設計師和亞洲設計師的成長,因為畢竟老人家的年紀也挺大了,用日本人的話說就是“人間國寶”。
VOGUE時尚網:您覺得山本耀司先生給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毛繼鴻:我記得第一次和他深談的時候是在他的辦公室,原本只有半小時時間,結果我們談了三個半小時,談了后我有半個小時沒怎么說話,后來我自己寫了點東西給他說,就像被一顆子彈打中了。過去那么多時間,他在我的設計生涯里一直給我很大的力量,當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剛好破產。回去之后在和同事的創作會上我哭了,覺得說我們現在還沒有太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在這之后開始慢慢有了些機會,現在我可以回饋給到他,這是一種互相信任的力量。
VOGUE時尚網:您怎樣看待中國與日本之間對于東方風格的詮釋?
毛繼鴻:日本與中國的設計都屬于東方的設計,日本的設計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產生影響(注:上世紀80年代日本設計師闖入巴黎時裝界,其先鋒派人物包括山本耀司、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川久保玲。),前輩們打破了西方設計師的話語權,對設計師影響較大。他們把一些所謂的東方元素用盡了,對于中國的設計師來說,怎么有新的角度去詮釋新的東方就成了難點,這不僅是中國設計師要面對的問題,甚至是整個亞洲
2013年5月16日YNOT 2013秋冬發布會于廣州W酒店內舉行。近500位現場嘉賓朋友、圈中名人與YNOT品牌創辦人毛繼鴻先生、又一山人先生及藝術指導山本耀司先生,共同見證一個開放的創作平臺,一個集結東方設計哲學智慧的新品牌的誕生。作為中國知名設計師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創始人之一,文化品牌“方所Fangsuo Commune”創辦人以及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VOGUE時尚網專訪了毛繼鴻先生。
VOGUE時尚網:中國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
毛繼鴻:東方的崛起也會引起西方的癡迷和關注,我在設計上還是更傾向于東方及西方思維模式的分法,現代東西方的人受到彼此文化的影響都挺大,所以對于年輕人來說文化間的障礙并沒有以往那么大,總的趨勢來說的話,設計師應該是朝著更人文、生活和藝術的角度去創作。
VOGUE時尚網:有很多在國外時裝學院出來的中國設計師,他們大膽創新并且廣受媒體好評,但面對中國市場還屬于剛起步的階段,如何才能在在市場上站穩?
毛繼鴻:對于中國市場來講的話,這些中國設計師需要多去了解市場本身,你不能白日做夢地去做你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能跟大眾沒有太大的關系。中國的市場有很大的包容力,你不一定要做得很大,中國任何一個小的市場在全世界來講都是一個大的市場,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其實跟多的是希望設計師不是表面在做設計,而是內心在做設計,并且喜愛設計,更尊重自己內心的美學觀念或者人文觀念,這樣做設計才會更長久,因為你的動力會來源自你內心,而不是說別人看待的這種表面形式感。年輕一輩的設計師更多的是用加法在做設計,很少用減法做設計。
VOGUE時尚網:您覺得這些新銳設計師想要持續發聲應該做些什么?
毛繼鴻:在繁雜的社會當中,你需要真正地找到給你的顧客到底是種什么東西,有些是刺激,有些是溫暖,有些是愛或是情感,肯定不同,你需要知道能持續給你自己的是什么。如果你持續喜歡的是刺激,那你就可以做些很刺激的東西,這也會吸引到喜歡刺激的人去消費你的產品。消費者現在不缺衣服,也不缺產品,缺的是真正用心做的產品,缺的是她心目中的那件衣服,這么多女性永遠覺得自己少了件衣服。這個行業非常非常需要耐力,因為都是針頭線腦的事,它是實實在在的實業,是人類現在唯一可以真正用手工延續的產業,最好不要被電腦所同化了,因為這個時候你才能保證個性,所有的設計師都應該保有這些東西。
VOGUE時尚網:在采訪的最后您有什么建議能給到中國設計師,讓他們未來的發展更順暢嗎?
毛繼鴻:我在看蔣勛回答臺灣年輕人的論壇上面所講到的一些東西特別重要,未來是少年的,未來是青年的,其實現在的少年青年看似比我們這代幸福,真正想起來他們也許比在資訊、資源、物質匱乏年代的少年青年更難突破,因為他們擁有了很多物質,很容易得到信息,但他們并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真正內在的東西,可能就是從二手三手N手的資訊中所得到的。所有的設計師不是在做表面,其實這是難題,你怎么去比別人更專注?怎么能比別人更精專地回到設計的本質及內心的本質?這些東西如果你做出來它的感覺會撲面而來,它可以穿透每個消費者的心,它不僅能穿透年輕人的心,也能穿透那些閱歷很深的人的心,我覺得這是對設計師最好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