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面料市場報價“一天三變”
“提價,不提價就要虧錢,一米布大概比9月初漲了3元左右!”福建聯邦三禾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褲料供應企業,現與國內多個知名品牌服裝企業都有合作。該公司浙江辦事處負責人李茂森告訴記者,自從年初以來,公司產品就在陸續提價了,但以九月份的提價幅度最大,一次提了3元一米左右,全年累計漲價40%左右。原來13元一米的褲料,現在賣18元一米。
雖然全年一米布漲價40%,但李茂森已經對生意失去了興趣。“棉花漲價,我們只能跟著漲, 但這個過程中損耗就高了。”李茂森說,他的褲料從紗線、坯布再到成品有5%的損耗,原料一漲價,這5%的損耗就意味著利潤更少了。
同樣,紹興永俊紡織品有限公司員工們最近越來越忙了。“報價有效期從原來的一個月到一星期,現在只有兩三天了,有時候一天報三個價。”公司總經理施建海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現在也在提價,僅9月份就漲了三分之一左右,現在的價格是年初時的兩倍。如一款里料產品年初時只要4元,現在則要8元了。他說,只能和客戶做溝通工作,特別是外國客戶,告訴他們現在中國市場的行情。“如果超過報價有效期,對方再來訂貨,我們就不同意了,必須重新報價。”
也有輕紡城的經營戶在漲價的同時,用次一些的紗來代替好紗。北市場敏杰布行主要經營各類全棉彈力燈芯絨、平絨等產品。該布行負責人陳映雪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每米也漲了四五元左右,有的客戶接受不了這樣的價格,只好轉而采購氣紡紗來代替環紡紗,這樣壓力稍微輕一些。她說,現在做生意保證不虧本就算萬幸了。
外貿服裝企業被棉價“拖下水”
面料的生產周期相對較短,輕紡城的布商還有提價的余地。可是,面料大幅度提價卻讓紹興服裝企業日子難過了。
“外貿訂單按合同辦事,面料漲價這么厲害,我們現在都是虧著做的。”位于紹興縣夏履鎮的杭越制衣廠主要生產T/R棉服裝,產品以外貿出口為主,公司總經理徐公民對棉花的這輪漲價行情哭笑不得。
徐公民告訴記者,外貿服裝一般需要兩個月的生產周期,他們廠現在做的訂單都是兩個月以前接下來的,正好趕上了九月份的這波棉花漲勢。兩個月的時間里,每件衣服面料價格平均漲了1.5到2元。他說,廠里現在約40萬件衣服的外單只能明虧了,今年一年的努力基本上打了水漂。
位于濱海工業區的彩虹莊服裝廠這些天的日子同樣不好過。該廠相關負責人王興根告訴記者,棉花價格上漲對他們的影響很大,雖然工廠使用的面料都是集團自己生產,但公司現在做的衣服也只能保本。王興根說,接下去公司是否繼續接單,還要看市場行情,如果客戶不同意產品提價的話,制衣廠只能停工。
終端棉紡產品漲價或就在眼前
棉花漲價令輕紡行業下游苦不堪言,消費品終端市場也在悄然提價了。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內衣、T恤及家紡產品近期已經陸續提價。柯橋藍天市心廣場“奧菲爾”新疆棉家紡銷售店里的棉被,售價明顯上漲。如一套6斤重的新疆棉被,以前只要200元一床,現在加了30元左右。
市區解放路上一家內衣店的老板吳先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剛剛從批發商處進購了一批兒童內衣,進價比之前每件漲了5元左右。他擔心,過幾天,成人內衣的進價漲幅會更大。
與內衣、毛巾這些低端紡織消費品相比,高端品牌服裝的零售價沒有出現變動,但是門店進貨價已經提高了。市區某品牌服裝店老板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所經營的品牌服裝老款產品進價已經比原來提高了,每件漲價20到30元,但零售價依然維持不變。不過,他預計,明年年初新款服裝出廠價將會根據重新核算的成本漲幅上漲,屆時終端零售價也得跟著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