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兩三年前,自從英國著名百貨Selfridges采購了韓國男裝設計師Wooyoungmi的產品后,便不斷發現有身邊人開始悄悄跟進。半年前,另一位迅速在巴黎躥紅的韓國設計師Juun. J在展示其2010春夏系列時,配搭了上海球鞋設計師DK的Kim Kiroic涼鞋,叫人更添親近。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男模們穿著上海球鞋設計師DK的Kim Kiroic涼鞋
不久前,《紐約時報》以一篇《男裝的革新,來自韓國》向全世界引薦了這股新銳勢力。文章以這樣的句子開頭,“韓國正在成為革命性男裝的下一個溫床。 3位杰出的設計師為國際觀眾創造出了不同尋常的剪裁,就像首爾本身也正在某種程度上變成時尚的中心。”鄭俊熙(Juun. J)、金亨俊(Songzio)和于英美(Wooyoungmi)成了近年來,死氣沉沉的男裝界,唯一值得炒作的話題。
韓國男裝設計師Wooyoungmi 2010春夏作品
說實話,我天生神助不怕冷,所以在10年來的洶涌“韓流”中,從未感冒過。私以為,韓國的創造力并無什么了不得。哪怕是那些漂亮的男女明星,都是后天人工的產物。但最近,我終于想明白了:“創意產業”的關鍵不是“創意”,而是“產業”。大眾沒有改變,生意本身也沒有改變,不會因為加了“創意”兩個字,該下的苦功,該建立的管理體系和標準,便統統不要了。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身邊整天嚷嚷著要大搞“創意經濟”的人,其實都是些拈輕怕重,只想靠拍腦袋就發財的人。韓國人在這點上,無疑很棒,他們能在偶然因素頗多的創意生意里,硬生生地把風險控制到最小,至少可以做到“三炮兩響”。連帥哥美女都可以按照流水線的標準來精雕細刻,并推而廣之,那還有什么東西賣不掉?
以這三位韓國男裝設計師為例,我個人最挺Wooyoungmi。她的作品中,洋溢著一種盎然的詩意。她的服裝結構并不復雜,2009秋冬系列中,那些漂亮的泛著金屬光澤的褲子和外套,配搭以羊毛“假領子”,于兩種質地不同的材質間,尋找著敏感度;2010春夏系列中,又有一種“斷裂”的美,被破壞撕扯后的簡單單品,呈現出了建筑般的結構。然而,你決計不會對這些產品產生距離感,用色來自近兩年的Lanvin,廓形來自Raf Simons,而其high street的氣質,又仿似來自五六年前的Kim Jones。但綜合到一起,便是一點錯也挑不出來的Wooyoungmi。她在時髦的觀念和完美的呈現中,讓人信服。相較于那些想法大膽,但執行力嚴重不足的設計師,你會為哪一個埋單?
韓國男裝設計師Wooyoungmi 2010春夏作品
韓國男裝設計師Wooyoungmi 2010春夏作品
韓國男裝設計師Wooyoungmi 2010春夏作品
Juun. J相對比較炫一點,2010春夏系列中,他利用兩種完全不同的面料創造出戲劇性的視覺效果,而不是像其他男裝設計師在層層疊疊中,突顯和諧。當然,那些透明的外套和超寬的廓形并不新鮮,但配合以第二層次里緊身窄小的服裝,以及Kim Kiroic的涼鞋,還是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未來感。
設計師鄭俊熙(Juun. J)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
Juun. J 2010春夏系列后臺
Songzio在這3者里,相對差一些,略顯沉悶而缺乏新意,但拆開看,每一件都是制作精良,而且實穿。
Songzio 2010春夏秀
Songzio 2010春夏秀
Songzio 2010春夏秀
Songzio 2010春夏秀
如果說這3位男裝設計師代表了韓國創意經濟的領軍人物的話,那便可將韓國創意的成功歸結為,只多那么一點點,當然必定要在精耕細作的前提下。可能倫敦永遠不缺創意,但只要親眼見到倫敦時裝的真貨,那品質與實穿度要大大打折。而韓國則不同,他們在保持了3分創意的同時,在品質上投入了7分功力,并在一個成熟的巴黎時裝周體系里,恰如其分地把自己賣了出去。
最后,加句不太廢的廢話,這3個設計師每個都年過40,對資源的把握,對市場的把握,又豈止是僅憑才華便想開疆擴土的愣頭青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