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高檔商場里,扎在Chanel、Lanvin身邊的牌子促銷打折也不見效,這些消費者眼中的大牌子就算真正的奢侈品么?當然誰也不會把GAP、MANGO當成奢侈品,但用名人做廣告、推出高價產品,有些牌子在努力往“大牌”陣營里混。當很多國外品牌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時候,搖身一變,二線品牌,要不貌似奢侈品,要不貌似“大牌”貨,現在,來辨認一下,我們身邊這些“偽大牌”。
1.COACH
當年該品牌不濟之時,CEOLew Frankfort給予COACH新定位:“能輕松擁有”的年輕奢華品牌。這句話本身就頗有自抬身價之嫌。雖然COACH的零售店或旗艦店全都緊鄰LV,不過山雞始終成不了鳳凰。
2. Calvin Klein Underwear
CK內褲邊總是從街頭年輕人的牛仔褲里跑出來探頭露臉??這是中國認知普及率最高的名牌, CK內褲專柜基本也就是100多一條,在國外它是略高于班尼路的檔次,即是普通內衣,老外不會對它有國人如此這般的崇拜感,不會因為你穿了CK內褲有半點艷羨目光。
3.Y-3
猶記得當年ADIDAS與日本著名設計師Yohji Yamamoto跨界合作的震撼,體育服飾終于要上升到時裝高度。幾年后的今天稍微有點時尚知覺的人反而不會再穿這個牌子,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只能和LV、GUCCI的翻版分一杯羹。
4. Swarovski Crystal
某國內雜志更是直接拋出這樣的評語:或許在年輕一代的推波助瀾下,施華洛世奇水晶將不再只是“廉價的鉆石”;它們會像黃金一般珍貴。施華洛世奇水晶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人工晶的純凈、施家獨特切割技術以及刻面的編排創意而聞名。國外,只有買不起天然水晶或真鉆石的人才喜歡。
真正大牌很少打折。打折對于他們來說是侮辱。他們堅持只要是正品好貨就總會有人愿意出這個價錢。而且品牌的一些經典常青款式每年都會以不同顏色、質地出現,數量有限,售完為止。真正大牌不會在國內大肆開店。LV也差不多以一年一店的速度在國內開店,從1992年到現在,總共開了18間。而CHANEL目前在中國只有兩間專門店。真正大牌很少宣傳,并且都有Haute Couture(高級定制時裝)。Haute Couture是時裝的最高境界,純粹為展示設計師理念,銷量極少,價格驚人。能夠制作Haute Couture的品牌已經所剩無幾,比如Armani、Chanel、Christian Lacroix、Givenchy、Jean Paul Gaultier 、Valentin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