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2月16日訊 澳大利亞紡織品服裝在國內的采購對象都在廣東、江蘇、浙江一帶,最近一兩年才開始把目光投向福建。“這一兩年,我省紡織服裝出口澳大利亞的增長率為32%,高于我省紡織品服裝總出口額的增長率,這說明了這個市場的未來巨大潛力。”
金融危機下開拓新興市場成外貿出口企業生存發展大計。獲悉,泉州服裝企業已準備結伴開拓澳大利亞市場。有業內人士反映,中國產服裝及輕工產品已深受澳大利亞年輕人喜愛,在當地的知名度絲毫不亞于全球知名的日本電器。
33億美元市場開始青睞福建
據介紹,澳大利亞是全球紡織服裝的凈進口國,其紡織服裝消費的70%依靠進口,而中國紡織服裝已占其進口市場的70%以上,每年澳大利亞紡織品、服裝、鞋類及皮革市場年平均消費總量約150億澳元。
“雖然2008年,我國對澳出口紡織品服裝金額33.03億美元,同比增長16.4%,但從福建來看,當年對澳大利亞出口僅9.44億美元,這顯然與福建省紡織服裝產業在全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福建匯源國際商務會展有限公司二部有關負責人吳卿攀認為,澳大利亞對福建省,特別是泉州服裝企業而言,是一個值得大力挖掘的新興市場。
據介紹,一直以來,澳大利亞紡織品服裝在國內的采購對象都在廣東、江蘇、浙江一帶,最近一兩年才開始把目光投向福建。“這一兩年,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澳大利亞的增長率為32%,高于福建省紡織品服裝總出口額的增長率,這說明了這個市場的未來巨大潛力。”吳卿攀說。
反季節訂單可為歐美市場補充
談及澳大利亞市場,有業內人士還透露稱,澳大利亞地理位置位于南半球,該市場對以歐美訂單為主的國內服裝企業也是一個有益的反季節訂單補充。
“現在,企業訂單根據季節變化存在淡季、旺季。就紡織服裝而言,出口歐美市場的訂單淡季時間,正好是澳大利亞對紡織服裝的需求旺季。”這位人士解釋稱。
據介紹,我國每年棉花進口量的5%、羊毛進口量的60%來自澳大利亞,因此兩國紡織服裝行業又具有較強互補性。這位業內人士透露稱,現在有國內企業已經從一般的外貿出口開始轉向與當地進行產業合作,其模式有由澳方提供設計、品牌或原料,由中國代為加工,然后再返銷當地。
由于上述商機存在,目前已有不少泉州紡織服裝企業準備借今年11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中國紡織服裝展”之機,結伴前往當地結識新客戶。據介紹,此舉也得到了省外經貿廳的大力支持,為此撥出專項資金,鼓勵企業積極參展。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歐美成熟市場消費力下降,開拓澳洲市場已成福建省外貿應對新形勢的一個重要手段。
供貨商須適應“訂量小交貨快”特點
據了解,相比歐美市場,澳大利亞市場對于很多泉州服裝出口企業而言比較陌生。如何開拓這個市場?有業內人士支招稱,澳大利亞服裝紡織品進口商在選擇海外供貨商時,主要關注價格、質量、貨期、最低訂貨量等4個問題,需引起國內服裝紡織出口企業的注意。
據介紹,澳大利亞進口商為了與本國產品競爭,對進口產品的交貨期要求也比較嚴格。因此,適應“訂量小交貨快”的市場特點,是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進入澳大利亞所必備的條件。“澳大利亞的代理商或買家比較歡迎專業性強的企業,所以企業拓展澳大利亞市場時應注意,即使你的公司可以出口所有種類的服裝,但最好選擇幾類你最擅長的服裝,這會使澳大利亞的買家對你更有信心。”這位人士說。
據他分析,目前,澳大利亞商人希望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供應商做到以下幾點:產品價格要有競爭力,性價比要高;每一批貨都要有可靠的質量;快速的生產周期和較大的樣品制造能力;所有貨物本身都要附有識別標簽,標簽上標有價格,標簽上的內容還要包括纖維構成、原產地和護理事項,包裝箱或包裝袋外面要標明箱號等;做好小批量訂單的準備,例如像“每種顏色、每樣500件T恤衫”這種小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