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2月16日訊 作為泉州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服裝的外貿出口風險問題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焦點。在今年,泉州市仍面臨著來自主要出口市場歐盟、東盟和美國較大的貿易風險。在金融危機尚未完全隱退之際,出口外貿風險呈日益加大之勢,紡織服裝等外貿企業正遭遇日益嚴峻的貿易風險,而風險類型也呈現出日益多樣化的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前10個月,泉州市投保企業報損案件已增至40起,較2008年同期激增了471.43%,涉案金額高達500多萬美元,同比增長1182.63%。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福建分公司泉州辦事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泉州出口企業正遭遇海外商賬等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對此外貿出口企業的防范風險意識亟待增強。
據他介紹,外貿企業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規避貿易風險的有力措施便是積極參加出口信用保險,但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企業尚未參與信保投保。此外由于市場化程度高,紡織服裝行業利潤率低,抗風險能力也就相對較弱,由此所導致的外貿市場的變動對紡織服裝出口沖擊力最大。
出口遭遇三大風險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福建分公司泉州辦事處副主任黃天佑介紹說,泉州民企特別是紡織服裝外貿出口型企業,以往所遭遇的貿易風險多數來自海外買家在收到貨物后拒絕付款,但是現在,從監測到的信息來看,盡管拒付依然是報損案件的主打類型,但其他諸如國外采購商以經濟不景氣為由要求打折付款、延期付款,銀行倒閉后帶來的信用證無效風險,以及出口貨物直接遭遇拒收等三大風險,正同樣引起泉州出口企業的擔憂。
據了解,僅在剛過去的11月中旬,就有50余家泉州出口商向警方報案,稱被外商卷走3000多萬元的貨物。而像紡織鞋服、箱包等泉州市主導產業,去年就不斷出現過海外商賬無法追回的問題,甚至曾有三大企業因巨額海外賬款無法收回,而一度陷入破產傳聞中。此外,貿易風險的高發地也出現了變化。黃天佑稱,在危機之前,報損案件主要集中在美國,現在則已經擴大到了歐洲、亞洲和南美洲,“歐洲的土耳其、烏克蘭,亞洲的韓國、印尼和菲律賓等都是報損案件的高發地。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紡織服裝消費的必需性較高,門檻也低,行業競爭充分,其對政策和市場的變化極為敏感,導致其風險最多也最高,種種貿易壁壘也接踵而至,特別是今年國際上諸多法規、技術性標準的修訂、出臺等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更是令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雪上加霜。出口企業只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增加風險保障力度,在遭遇風險時才能及時亮出“寶劍”來,應對外貿壁壘,從而有效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與利益。
信用保險門檻低
產品出口到有些國家風險會增大,保費也較高,不少出口企業特別是薄利企業承受不起。歐美市場目前整體形勢依然不樂觀,新興市場的拓展成為許多出口企業的希望所在,但新市場往往潛在的風險也更多,往往令企業步履維艱。而通過參加出口信用保險,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出口風險。
黃天佑對此指出,企業參投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保方面可以幫忙作一些調查,事先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風險可以提前管控。專家稱,金融危機中,很多國外進口商及其融資銀行流動性不足,多數進口商要求先發貨后付款,且付款期限往往延長到三四個月甚至半年左右。巨大的出口風險,使外貿企業不得不通過參加出口信保來為自己“保駕護航”。
據了解,今年來為有效降低出口企業的風險問題,我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參加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等風險保障方式,擴大出口,降低風險率,為企業充當了堅強后盾。泉州市現有參加出口信用保險的外貿企業涉及紡織服裝、制鞋、食品、電子等多個行業,越來越多的泉企開始意識到,利用出口信保“武器”為自己“保駕護航”的重要性。據統計,在出口信保方面,近年來泉州市出口規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出口信用保險從滲透率不足5%迅速提高到11%以上。特別是今年來,泉州市出口信保呈現出由被“冷落”到被“熱捧”的轉變,僅今年來泉州新增投保外貿企業就有70多家。
信用保險是否對外貿企業有多方面條件的要求和限制?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出口信用保險鼓勵大中小型企業參與投保,沒有任何門檻。與此同時,結合企業出口國別、國外買家的資質信用情況、結算方式、賬期長短和投保額大小,以及企業自身的風險管控水平等因素,在費率方面實行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