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1月25日訊 雨雪頻發的今冬,是劉建新“近五年最好的時光”。
作為北京一家棉服生產商,自九月底開始,劉建新收到的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當記者到達其位于大興的工廠時,生產線正在加班趕制一批棉服,就連劉建新的辦公室都堆滿了即將打包發給某品牌的成品。
11月初,北京迎來2009年第一場雪。據氣象部門統計顯示,這是北京22年以來下得最早的一場雪。事實上,這場大范圍雨雪天氣波及30個省市,氣溫驟降使原本在11月底才到來的冬裝銷售旺季,比以往大大提前了一個月。而由于對天氣估計不足,大部分企業都出現了生產能力跟不上的尷尬局面。
冬裝銷售激增
隨著低溫天氣的陡然降臨,大江南北的各大商場紛紛傳來“冬裝銷售火爆”的消息。
翠微大廈女裝部經理介紹說,這個月羽絨服銷售一路飄紅,雙休日兩天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七、八倍,占到了商場總營業額的1/3以上,是絕對的銷售“明星”。除此以外,保暖內衣、內衣、羊毛衫等冬令商品銷售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三、四倍。蘇州第一百貨招商部五樓經理沈小雄也表示,從大幅降溫起,商場的大衣、羽絨服、保暖內衣、羊毛衫等冬裝就非常暢銷,尤其是羽絨服更是“賣瘋了”。
記者上周末在各大商場走訪時發現,各賣場里的棉服、長靴、羊毛衫等冬裝已經全面上市,部分新款盡管價格不菲,卻仍然受到消費者搶購。采訪中,很多消費者都表示,天氣忽然變冷,希望添置新的保暖衣物。王府井百貨市場部周小姐接受采訪時稱,僅上周末兩天,王府井羊毛羊絨銷售同比上升超過100%,服裝上升接近50%,靴子上升30%。在新光天地,某些服裝品牌專柜的銷售額也比平時增長了100%-200%。
據浙江印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應翠劍介紹,突然降溫讓公司旗下“秋水伊人”、“COCOON”等品牌冬裝銷量大增,與去年同期相比,保守的增幅在15%以上。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杭州千花伴服飾有限公司,公司銷售經理虞文輝說,截至目前,今年冬裝的銷量同比上升了60%。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本季新款冬裝熱銷,最意外的收獲者莫過于羽絨服企業,不少前兩年受暖冬影響庫存下來的羽絨服借此機會一掃陰霾。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開玩笑地說:“他們真該感謝這個冬天。借著這場大雪,他們又起死回生了。”據他透露,某品牌的羽絨服僅僅一天就賣出50萬元。另外,一家羽絨服企業在賣場甩庫存,200元一件男女基本款羽絨服,兩天之內全部搶空。
市場節奏打亂
事實上,這忽如其來的寒冷,讓很多服裝企業都措手不及。因為按照以往的上市節奏,11月屬于秋裝銷售季節,羽絨服等防寒衣物還沒正式上柜,面對陡增的市場需求,不少品牌根本供不上貨。所以,盡管銷售市場一路走紅,但由于企業自身情況各異,也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就在北京降下第一場雪時,記者在新世界商場觀察到,基本上大多數女裝品牌都沒有厚重的冬裝上市,產品主要是針織毛衫、毛呢大衣及輕薄型棉服。據了解,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除了還未到冬裝銷售季節外,也由于近年來難以琢磨的天氣,有些女裝品牌開始主動放棄原本有優勢的北方市場。深圳一女裝品牌銷售總監說:“南方上呢大衣的時候,北方已經在賣棉衣了;南方賣棉衣的時候,北方已經在賣羽絨衣了,上市節奏太混亂。”
天氣的變化同樣讓經銷商在服裝品類的選擇上很為難。“連續幾年的暖冬曾讓很多服裝銷售商很‘受傷’,不少厚重的冬裝都沒賣多少。”一位在大紅門做批發的服裝經銷商告訴記者,以往北方冬季的低溫,都會讓他所采購的尼克服、厚大衣銷售火爆。但前兩年的暖冬,著實打亂了銷售步伐,這種局面下,他去年開始改變市場策略。“一般來說,我們冬季的服裝銷售以外套和毛衫銷售為主,厚外套一直以單價高、實用性強占據著主要市場。但自暖冬以來,一些用料輕薄的小外套,則成為銷售主流。”
“冬天變暖已改變了人們的穿著方式,服裝企業已敏感地注意到了這點。”王耀說,比如以前女裝品牌的冬裝以大衣、羽絨服為主,而近兩年的冬裝從襯衣、針織衫、短裙到時尚短款羽絨服,一應俱全,顧客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混搭”,羽絨服、棉衣在生產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下降。
“生產力”難題
“現在的單子,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不僅北方賣得好,南方的需求也相當大。”談到目前的企業運營情況,劉建新掩不住的喜悅。他所創建的工廠主要為男裝品牌加工棉服、羽絨服、羊絨大衣。這個冬天,在市場需求高漲的帶動下,劉建新幾乎每天都能接到新訂單和老客戶要求補貨的電話。
實際上,由于冬裝銷量加大,很多服裝公司的老板最近都在忙著同一件事情:聯系外單加工廠。而訂單過于集中,也使得一些服裝廠出現人手不足、產能緊張的局面。
杭州簡茜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華近兩天一直奔走在省內的一些服裝加工廠,令他煩惱的是,不少本地生產企業的訂單已經排滿,外地加工廠又存在補貨不及時的致命傷。“現在女裝對產品的流轉速度要求很高。一件服裝從下單到交貨,一般在三個星期左右,而如果外發到江浙滬以外的地區,流轉速度往往很難達到這個要求。搞不好就變成了庫存。”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通常情況下,終端消費市場一旦出現需求,服裝企業應做到快速反應,但同時也要注意規避風險。而在季節變化的前提下,怎樣合理安排生產、發貨,顯然對企業形成一定考驗。
劉建新坦言,盡管市場形勢向好,但自己的工廠目前還未滿負荷運行,接單的時候也是選擇性進行。在他看來,保持彈性生產是一種比較良好的狀態,“因為真正的銷售高峰還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