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設計師不僅可以讓一個品牌更強,更可以讓一個品牌煥然一新,重獲生命。好像金童Christopher Bailey經過8年的異域洗禮后又回到他的故鄉。
從設計師看中西方服裝市場
Jean Paul Gaultier傳聞要離開Hermes,甚至連確切的離開時間都定了下來,巴黎時裝周就是他在Hermes的最后一場秀。傳聞一出,Hermes馬上正面回復,“Jean Paul Gaultier不會撤離他的任何職責。” Jean Paul Gaultier在Hermes的這6年,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幫助和改觀,在經濟危機中逆勢上漲,誰會舍得放走這么一棵搖錢樹。
2003年年初,Martin Margiela離開了Hermes公司,之后就由Jean Paul Gaultier接任公司的創意總監,主管Hermes的成衣以及高級時裝。當年剛剛傳出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人還是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認為他的風格和Hermes相差太遠,遠不如Tom Ford這種更加保險?梢磺卸家檬聦嵳f話,他的才華讓所有人閉上了嘴,其服裝秀受到了輿論及公眾的大片贊譽,而且他更為Hermes創造了很大的利潤。Jean Paul Gaultier鞏固了品牌地位,使之成為在金融危機中少數的免受衰退的高端品牌。7月份,公司的財務報表顯示,在第二季度公司的銷售額上升了12%,達到6.07億美元。皮革制品銷售額增長了33.4%,成衣及時尚服裝上升了12.7%。
一個設計師不僅可以讓一個品牌增長,更可以讓一個品牌煥然一新
一個設計師不僅可以讓一個品牌增長,更可以讓一個品牌煥然一新,重獲生命。好像金童Christopher Bailey。這個來自約克郡的大男孩經過8年的異域洗禮后又回到了他的故鄉,當問及是什么吸引他回來并加入Burberry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Burberry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豐厚的歷史底蘊,不僅僅只是它的服裝,而是精神氣質上的。”創始人Thomas Burberry是個非常聰明的創造者。在他的時代,汽車變成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他為汽車發明了一系列服裝,從而改變了后世人類的穿著。
Christopher Bailey不僅僅在第一年就讓Burberry的銷售額上漲了30%,他還讓Burberry透露出一種風尚,更有一些回歸的味道,讓人一下子感受到Burberry品牌的精髓。Bailey自己說“那應該是一種貴族味道,或者還帶著一點軍裝的感覺。”經過幾年的精心經營,Burberry的風格和定義正在因為Christopher Bailey的加入而變化,曾經英倫時尚犯罪榜上有一條就是從頭到腳burberry格子,而他的到來讓品牌不再是一件耐用的風衣和簡單的幾何圖形,而真正變得時尚起來,那是一種青春的氣息,從Burberry這棵老樹上散發出來。因此Christopher Bailey也理所應當的獲得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嘉獎獲得不列顛帝國勛章這一莫大的榮譽。
很多設計師因為和品牌融合或者其他很多問題,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當然也并不是名師就行,很多設計師因為和品牌融合或者其他很多問題,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更有甚者只能敗走麥城。好像Nina Ricci的前任設計師Olivier Theyskens,這位出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設計師有著古典王子般的嬌好面容和神秘氣質,他的設計也極具古典浪漫主義的風格。在到Nina Ricci之前的2003年到2006年間,Theyskens出色的設計使Rochas從淡出時裝界的品牌一躍成為好萊塢明星的紅毯?。而2006年Rochas由于認為時裝的銷售額遠遠低于同品牌的香水而關閉了時裝線,當然這些并不能掩蓋Olivier Theyskens的才華,很快Nina Ricci高調聘請其擔任品牌的設計總監。
不過在Nina Ricci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順水,Nina Ricci總是希望Olivier Theyskens能夠設計出Nina Ricci風格的東西,現代但要具有女人味,這并不是Olivier Theyskens想要的。接下來的故事和那些不得志的人一樣,叫好不叫座的設計讓Olivier Theyskens在積累下更多名望的同時還是被公司換掉了,剛剛過去的09秋冬女裝周絕唱上,他的所有才華像井噴般爆發出來,乃至最后掌管Carolina Herrera、Nina Ricci和Paco Rabanne三個奢侈品品牌的西班牙Puig時尚集團的總裁Mario Grausom,由于不滿公司趕走這個天才,遞交辭呈還將帶走自己的A-list級別的客戶,其中更是包括Renée Zellweger、Amy Adams和Reese Witherspoon這些大佬。
由此可見,現如今的奢侈品牌,品牌和設計師好像水和魚,相輔相成才能夠達到共贏。如果沒有能夠把品牌淋漓盡致的設計師,品牌也只好繼續以前的風格,難以更進一步。而如果沒有可以大展拳腳的品牌,或者跳進水里的不是一條會游泳的魚,那設計師也很難發揮。在這種成熟的運作模式下,雖然說品牌還是其經營的主要手段,不過設計師的地位已經被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可以更好的發揮其才能和意見。不過反觀我們中國的服裝行業,品牌和設計師之間的默契就有些差強人意了,而設計師的現狀更是堪憂。
獲得澳大利亞美麗諾羊毛標志大獎中國設計師邱昊獲獎之后被國際稱贊為中國的Karl大帝,可當他獲獎回國,大量記者涌入進行采訪的時候,中國設計師的窘狀就被曝露出來了。打浦路的設計室在林立的家屬樓里,刺鼻的消毒水和開水池讓你確認這里是一座辦公樓,四樓那個寫著“Lab/One by One”字牌的屋子就是邱昊的設計室了,“Qiu Hao”這個他自己的設計師品牌也就是在這里制造的。象大多數中國設計師一樣,屋子里只能用凌亂來形容,10幾個女工在縫紉機前做著活計。就像組織委員會問及獲獎后的邱昊需要什么時,他的清單上寫著:兩臺編織機,幾臺能上網的電腦和一些布料。因為他工作室里的電腦有一臺居然還是486。這就是如今中國設計師的現狀,當然邱昊在之后的日子里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幫助,但是只有一個邱昊,大多數的設計師還處在沒有品牌關注,沒有媒體的困境中掙扎。 我們的設計師大多數都在沒有資金注入的情況下發展著自己的設計師品牌,即使鳳毛麟角的幾個做出了一點成績,可大多都自主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或者設計室,那么我們中國品牌們又在做什么,因為我們太難看到像馬可和“例外”“無用”這種共同推進的品牌了。不妨看看我們的中國時裝周,到最新的2009秋冬已經感覺成了學生和明星的專場演出,在充斥在設計師品牌的秀場中間,真正知名的國內服裝品牌少之又少,黑幕和明星花邊是整個活動的主角。即使參加的大型服裝品牌,對其設計師的提及基本看不到,不知道是因為其設計師名聲不夠響亮,還是一味抄版,根本沒有首席設計師之說。即使看到一個,Edenbo愛登堡,可設計藝術總監的名字還是一個國人叫不上來的Chrisie MacCuish,看來中國服裝品牌和設計師之間,真的需要一場徹底的革命
(新浪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