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9月29日訊 南京際華3503服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昨對本報獨家透露,由該企業復制的新中國第一代將帥服已于8月21日完成,將于8月25日送往北京軍事博物館,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重要歷史見證。
1955年9月27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當天,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主席向朱德等10人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時,共和國還授予了一批將軍軍銜。跨越半個世紀后,將帥們當時所穿的海藍色禮服已經遠離人們的視線,塵封在輝煌的記憶里。
仿制第一代將帥服
今年5月,南京際華3503服裝有限公司突然接到任務――復制第一代將帥服。要求該公司在4個月內復制出當年授勛時的大元帥服(毛澤東拒絕接受大元帥稱號,但是衣服已做出)、元帥服、大將、上將、中將、少將6款禮服,每款2套。其中一套將送往北京軍事博物館,另一套留存。
復制工作面臨不少難題。半個世紀過去了,服裝制作的工藝有了很大的改變,當初制作將帥服的很多傳統工藝幾乎失傳。當年將帥服用的海藍色全毛華達呢面料早就不生產了。當年的帽徽、星徽,是用彈簧狀的金線、銀線繡出來的,禮服上的24K鍍金紐扣也得重新開模做。這些配件用量小,工藝特殊,都得特別定制。花了近兩個月,經過多方尋找,“3503”才配齊了所有輔料。
與此同時,“3503”服裝制作人員也在緊張地研究將帥服的原始資料與照片。扣子釘在什么位置,五角星離袖口幾厘米……一項一項精確測算出來。“3503”服裝研究室主任許可說,將帥服于7月1日正式開始裁剪,隨后的日子里,相關人員放棄了節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大家對這項工作特別認真,一個袖子可以返工三四次;哪怕是縫一顆扣子,都要用到“定位樣板”,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誤差;禮服的繰邊,原本可以借助專業機器完成,但是為了和當年的工藝完全吻合,工人堅持一針一線手工完成。
8月21日,“作品”完工。這批衣服中最精美的是大元帥禮服,上衣肩章及袖子上的國徽、星徽、松枝,均由金銀線繡出,立體感十足。原來,刺繡用的金銀線是彈簧狀的,而且制作者還在圖案下面加了填充物。褲子的樣式簡潔大方,褲腿側面有一道細細的紅色牙條,以及兩道紅色寬飾條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