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5月25日訊 2008年,直面國際金融危機,全年生產總量達4億件(套),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織里童裝交出的這份答卷讓人倍感溫暖。
危機年反成旺銷年
織里在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命名為全國惟一的“中國童裝名鎮”,在2003年被中華商標協會確立為中國童裝商標品牌基地。目前,織里童裝主要以內銷為主,有童裝企業近8000家,全國覆蓋率99%,市場份額占30%以上,全國大部分城市幾乎都有織里童裝的身影。同時,全國批發市場占有量也達到70%以上。
對于織里來說,價位優勢主要是因為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砂洗、印染、配料等配套童裝企業服務的項目應有盡有。“只需撥打一個電話,所有配套服務就能啟動,甚至可以進行上門服務,使得棉布料、面料、勞動力以及聯通運輸市場進行有效配合操作。”織里童裝產業辦主任吳榮江告訴記者,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織里儼然已經形成一個沒有圍墻的童裝市場。全國各地很多經銷商都是直接找到企業,做終端、批發以及代理。目前,市場上規模的企業多達25%,他們擁有自己的品牌,每年不定期召開訂貨會以及季度訂貨會。
跟織里的許多童裝企業一樣,小霸王制衣有限公司從去年下半年起,公司的訂單就沒有停過,300多名制衣工人日夜趕工,2008年的銷售量比前一年猛增了約30%.總經理潘友法是一個做了13年童裝的生意人,他告訴導報記者,“2008年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一年,也是歷年來銷售情況最好的一年。雖然,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跟其他行業相比,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這是自我從事童裝行業以來,從未遇見過的。”
在其他的一些童裝生產企業里,和多數童裝業主談起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們的表情都顯得輕松且淡然。“今年年初,我們最發愁的不是怎么銷售,也不是怎么應對金融危機,而是缺熟練工人。”湖州益華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織里童裝商會會長張連中告訴導報記者,春節后全鎮勞動力缺口最大的時候達到3萬人,目前仍缺近萬名熟練技工。
立足本土不放松
全國有三大童裝生產基地,另兩個基地的出口依存度超過50%.在金融危機影響的影響下,織里童裝拋出的撒手锏就是,在金融危機導致外需萎縮、家庭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下,避開外貿,專注內銷,緊抓中低端市場。這恰恰使得織里童裝在危機下“化險為夷”.
“織里的童裝95%以上都是走內銷渠道,這曾經引起不小的爭議。有人建議應該走外貿型的模式,但我們認真分析后認為,織里企業規模相對都較小,做外貿風險太大,只有先立足國內,才能放眼全球,做強做大。”吳榮江告訴導報記者,努力拓展國內市場,千方百計擴大內需,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增長的一項戰略性舉措。
面向大眾消費市場不放松。張連中在采訪中說,外地童裝往往走中高端路線,價格也高,織里童裝產業一邊抓轉型升級,一邊緊抓中低檔市場不放,經濟再不景氣,為孩子添置衣服,一般家庭還是能消費得起,就是這一“土豆經濟”創造了織里奇跡。
據了解,織里童裝的一大特色是面向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于前幾年國家采取“西部大開發”等戰略,中西部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增幅甚至高于東部沿海地區,這個巨大的增量市場,就被織里收入囊中。
目前,織里童裝覆蓋了國內80%以上的二級批發市場,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童裝市場,幾乎全是織里童裝的天下。與此同時,織里童裝還通過邊境貿易打入俄羅斯、中亞和中東等市場。從去年開始,織里經銷戶又開始填補競爭對手止步后留出的空白,進入東南亞以及歐美市場。
但是,由于奧運會因素和今年初氣候因素,市場內很多企業目前庫存壓貨比較多,銷售處于緩沖期。織里童裝2009年一季度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持平,經過專家和企業家的共同預測和分析,銷售強勢會出現在下半年,而預計今年銷售則會超過2008年。“對此大家都很有信心。”張連中說。
同時,織里童裝市場已經花費26億元,建造三個產業園區,從而引導企業,建立精品、科技、創新這三個園區。目前已有30%的大中型企業入駐園區,形成規模化生產,進行流水生產作業,使得園區企業品牌穩定發展運作。
提升品質促升級
面對童裝年末旺銷,張連中告訴導報記者:“雖然童裝旺銷,但整個產業發展并不容樂觀。”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廣東、廈門等地區一批以出口為主的童裝企業逐步萎縮,這給以內銷為主、價格取勝的織里童裝市場提供了一次機遇。但張連中表示,這些原因只能讓織里童裝在短期內走俏市場,不足以促使其持續旺銷,童裝企業要謀求新發展,提升自身品質才是關鍵之舉。
“在織里,勞動力、產業鏈集中,加上特有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使得童裝產業可以多季發展,不會像廣東等地區的局限性。”張連中表示,對于企業來說,今年的目標就是做精,適當的精簡產品數量,以中端產品為主。此外,我們要做的是設計和品牌研發,在緊跟市場的同時,掌握好品牌運作。這樣才能將企業真正的做到提升和發展。
在此基礎上,政府夯實基礎,著手全面整治三合一(生產、生活、倉儲集中在一起)企業,由政府和百姓共同出資數億元,改變以往模式,做到生產進園區,生活進社區。2007年后又建立了吳興區織里童裝產業發展資金,市、區兩級政府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款專用于扶持織里童裝產業發展,建立創新、科技平臺。設立檢測、設計、信息、培訓中心,從多方位全角度為企業和企業從業人員設立公共服務平臺。“吳榮江表示,同時,還要培育銷售收入1000萬元的龍頭企業100家;培育培養100名織里童裝企業領軍人物,織里童裝的聲譽和打造需要名企、名品、名人來支撐;培育市級以上100個品牌;發展100個童裝外貿企業;建立100個設計團隊。
根據規劃,今年全鎮童裝生產量不增反減,從2008年的4億件(套)減少到3.5億件(套),但銷售收入要從100億元提升到120億元。同時,當地要通過安全監管、質量整治、稅收征管等監管網絡,實現優勝劣汰,要淘汰500家以上的只有一間門面的”作坊式“”低、小、散“童裝企業,并將企業總數控制在7000家以內。這樣做以后,雖然織里童裝生產數量上可能有所減少,但織里童裝的整體產量和質量將有大的提高,織里作為市場集散地和設計、技術、信息等中心的功能會進一步增強,不同檔次的織里童裝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量也將提升。
只有市場永固,才能得到全方位提升。”面對金融危機,今年我們市場主要的定位是產業提升。要投資25億元,建造600畝土地,建立國際童裝城。“吳榮江介紹說,這將會是一個以童裝為主,面料、輔料、鞋等于一體的大型國際童裝城。建成以后,規模企業都將入駐童裝城,并打算3?5年后上市。
此外,實現經濟杠桿的作用,將工商、稅務和安全部門三管齊下,從而實現轉變和提升,在提升中實現淘汰。將形成20%高端產品路線,60%中端產品,20%低端。改變以往橄欖式的模式(設計研發和銷售占的比重小),轉變成以研發和銷售為主的啞鈴型經濟產業形式。今后,發展地區將實現南北相當持平狀態。
公司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扶持和幫助,”雖然或多或少要受到經濟危機的一些影響,但是公司還是想在能力范圍之內,把打造品牌納入最主要的發展計劃中,并且要開發600平方米的土地成立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潘友法表示,”我們現在心態很好,狀態也很好。“
的確,在采訪中,織里童裝的企業主們對未來都充滿了信心,他們相信2008年的飛揚將會是織里一個新的開端:”在今后,織里童裝將會成為童裝行業的已達領行軍,不斷地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