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4月16日訊 在北京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一場特殊的時尚推介會吸引了媒體關注的目光。在石獅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作為時尚活動的主角精彩亮相。
發布會不僅對石獅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做了詳細介紹,還對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以及石獅紡織服裝的優勢進行全面推介。推介會后,石獅愛登堡服裝公司作為中國休閑服裝的代表,作為“石獅日”當天的看點之一,發布了“愛登堡”09/10秋冬中國商務休閑男裝流行趨勢發布。將“石獅日”推向高潮。
一、合縱連橫打造石獅新板塊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是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著名僑鄉。建市以來,石獅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踐行“三個代表”為宗旨,與時俱進、銳意改革、大膽創新,致力發展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和混合型經濟,初步把石獅由一個海濱小鎮建設成為新興的沿海工貿港口城市。2006年全市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00.5億元,財政總收入18億元,率先實現寬裕型小康,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均居福建省首位,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縣(市)前列,被《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最具商業活力的沿海開放城市,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一顆璀燦的明珠。
石獅也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專業批發市場,閩派服裝的發源地和集散地,在以石獅為中心的閩派服裝板塊聚集了一萬多家紡織服裝生產經營企業,2006年整個板塊區域紡織服裝產值約600億元,占工業產值的52%,對GDP的貢獻率達65%以上。2002年12月24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命名石獅市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稱號,標志著石獅紡織服裝產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2005年4月18日,亞洲最大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建成隆重開業,便是石獅服裝產業分工實行集群化、產業化和規范化引導所取得的成就。
如今,石獅服裝板塊已經實現從量的擴張向“精品薈萃特色裝”的質的跨越,其中尤以休閑類面料和服裝的設計開發和品牌運營為強項,在休閑人文的長期積淀和對休閑時尚獨到理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閩派”特色,并迅速成為中國休閑服裝的設計、生產和時尚中心,產品暢銷國內國際市場,茄克、運動裝、童裝、內衣出口均在全國占居主要地位。
在石獅從一個海濱小鎮向新興的沿海工貿港口城市發展的過程借助,地緣優勢,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的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簡稱海博會,英文縮寫為STCF)更是直接促進了石獅休閑服裝產業飛躍式發展。
二、對接“大三通”海博會為09年服裝產業注入一針強心針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2009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將在石獅服裝城精彩舉行。兩岸“大三通”轉瞬實現,兩岸關系翻開全新的一頁。作為國內唯一以“兩岸”冠名的服裝專業展會,對接“大三通”將成為本屆海博會的最大主題。當前兩岸經貿交流合作進一步增強,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前沿的石獅,對臺業界合作和市場互補需求更加強烈,本屆海博會將進一步突出對臺特色,充分利用石獅的港口、區位和臺胞優勢,進一步加強與臺灣業界的交流合作與實質性產業對接,推動兩地市場進一步互補。
與此同時,2009年,世界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中國服裝產業也因此受到了強大沖擊,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內外市場銷勢都明顯受阻。但大多數企業家都意識到坐等或怨天尤人都沒有出路。市場越是不景氣,越要加大力度去闖,在困境中發現商機。當化“危”為“機”已成為業界的奮力追求的新目標時,“擴大內需市場”也歷史性地成為了本屆“海博會”一大新主題。
在這種背景下,海博會的招商招展工作進展順利,主展館一層大廳展位早已客滿,二層臺灣館也因臺灣參展企業較多而爆出了“擴展”消息。
本屆展會展區規模達到30萬平方米,主展區共設置2000個標準展位,將在“六區一館”全面展示石獅及閩南紡織服裝的新優勢,推動更多閩南服裝進入更廣的國內外市場。
根據當前國內外市場發展動態,今年海博會主展區的設置將會更加細化,將在主展區設立中國馳名商標展區、品牌服裝館、臺灣館;運動休閑服展區、童裝展區;休閑褲展區;時尚內衣展區;服飾展區;休閑面料展區;時尚輔料展區;外貿展區;縫制機械展區,其主要目的:一是更加專業地展示閩派各類休閑服裝的特色和實力,二是為與會專業客商提供方便,以便直接在展會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和企業。
今年中國紡織服裝業全力告別“產能過剩”,盡快打開內需市場是重中之中。以石獅為中心的閩南紡織服裝板塊優勢在哪里?海博會上呈現的這些新的“磁力”已吸引了眾多國內大賣家和業界專業觀眾相邀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