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1月5日訊 全球經濟下滑,中國紡織品企業也跟著受“牽連”。由于今年外銷不暢,很多服裝廠的庫存只能轉為內銷清貨,在廣州甚至出現“1元衣服”。記者昨日走訪廈門部分外貿服裝店發現,最便宜的秋季T恤衫售價在9元~29元之間,很多商家都稱,這是虧本在甩貨。
銷售旺季“清倉甩賣”
現在本應是秋冬服裝的銷售旺季。但在江頭和老虎城的夜市、定安廣場、中山路東段及大中路等外貿服裝店聚集地,很多商家打出“虧本甩賣”、“清倉大甩賣”、“商家撤柜甩賣”等廣告詞。
記者了解到,這些外貿服裝大多來自廣州、江浙一帶。中山路一家專營廣州外貿服裝店的營業員介紹說,去年同樣款式的純棉衣服,一件至少35元,今年一件只要19元。
此外,定安廣場不少外貿服裝店門口也掛出“特價甩賣”的牌子。其中最便宜的一家秋季純棉T恤,每件售價僅9元,最貴的也不超過29元。這些店老板坦言,不管是生產廠家還是服裝店,倉庫都積滿了貨,而且外貿服裝單價和利潤本來就低,現在很多服裝更是虧本銷售。
甩貨價僅為成本價30%
泉州某服裝出口企業劉經理介紹說,今年工廠的退貨率太高了,如果貨物已經出工廠,很多廠家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一般會在碼頭港口以打折方式甩貨。如果是積壓在工廠的貨物,一般會按照成本價打3折的方式,出售給批發商或其他的國外客戶。
劉經理進一步介紹,出口服裝的生產企業毛利潤只有10%,凈利潤一般只有1%~5%。以一件出口價10美元的夾克為例,算上原材料、人工成本、工廠管理費、稅收等費用,成本已經達到9美元多了,所賺無幾。但如果外銷不出去,生產企業只能在國內清倉,賣給批發商時,每件售價僅為2~3美元。
“那些甩賣店其實還是有利潤的,他們以2美元~3美元進貨,能夠賣到4美元~5美元,凈利潤可保持10%~30%。真正虧本的是生產企業,現在大部分廠家都經營困難,有的工廠倒閉了,還在熬的廠家,都急于把庫存清掉。虧本甩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放在倉庫里還得管理,會更加虧損。”劉經理說。
甩賣貨款式新穎時尚
昨晚,在大中路一家外貿服飾店,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大家都在勒緊褲帶過日子,而款式新、價格低、質量不錯的外貿服裝,正好滿足了大家的需求。每逢周末,來這些小店掃貨淘寶的人不少。”
王女士說,如果眼光夠好,還是能淘到質量相當不錯的衣服,而這些衣服如果放在商場可能要賣到近5倍以上的價格。記者看到,來買這些低價衣服的有不少是年輕白領。某出口企業的陳小姐說,若是大批量的、碼數齊全的服裝,就不用擔心是垃圾貨,不過這些積壓貨可能放的時間比較長,會存在掉線之類的問題。
據了解,外貿服裝大多是歐洲、韓日款式的產品,其中一些“韓流”服飾賣得比較好。江頭夜市一家專營外貿服裝的老板說:“外貿服裝一般來自外貿尾貨、品牌庫存和外貿仿制三個方面。其中,外貿尾貨、品牌庫存款式比較超前、時尚,價格也不高;外貿仿制的服裝做工則比較粗糙,但款式基本也是仿制國外的。”
【相關鏈接】
生產企業爭取資金回籠
一項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一直處于“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尤其是今年,企業停產傳聞屢見不鮮。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全國紡織服裝業三分之二的企業總體處在虧損或微利狀態。
盡管廈門不是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的重鎮,但紡織服裝產品是廈門排名前十位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廈門某貨代企業的郭小姐說,廈門服裝出口企業生產工廠一般在泉州,目前很多泉州服裝生產企業處于半停業狀況,一堆堆積壓的服裝直接擱在工廠外;也有拿來廈門甩賣,在中山路等老城區,經常會有人提著一個大黑袋子兜售這些服裝。
“在出口不景氣情況下,出口轉內銷是商家規避資金風險的被動選擇。”業內人士認為,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家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消費需求的疲軟導致商家庫存增加、資金緊張,虧本甩賣是生產企業爭取更多資金回籠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