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銀發布的中國鞋業研究報告稱,2006年中國居民每年平均購買1.8雙,這個數字將在2012年達到2.3雙鞋子。與此同時,針對女鞋領域的內銷一流企業百麗集團和達芙妮國際,瑞銀分別調高對前者的評級,同時調低對后者評級,并強調了百麗多品牌、廣渠道的規模優勢在未來發展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而在此之前,達芙妮被瑞銀視為同類企業中最成功的公司。
百麗店中店VS達芙妮街鋪
廣州寺右新馬路,達芙妮一家面積頗大的街鋪就在這里。雖然不屬于本市幾大核心商圈,但在五羊新城居住、工作的人都會對該店碩大的黑底白字招牌留有印象。達芙妮像這樣的店在廣州還有許多,而百麗卻不一樣,天河城、中華廣場、廣百,其招牌大都出現在綜合性購物商場的鞋類專賣區域中。
“別光盯著‘Belle’這個商標,這里的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BASTO(百思圖)等品牌都是百麗的自有品牌。”除此之外,百麗更是ELLE、GEOX這些國外品牌的國內代理。
就在不久前,全球第二大休閑鞋品牌GEOX與百麗國際簽署合作協議,將借助后者在中國的渠道銷售產品。“目前百麗代理的品牌有28個。”廣東鞋業商會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全國一線市場的商場中,百麗的渠道無疑是做得最好的。
“各有各的優勢,百麗一直是國內市場品牌群銷售第一,而達芙妮則連續11年蟬聯女鞋內銷第一名。”上海飆馬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陳偉文曾在達芙妮任高級職業經理人,她告訴記者,和百麗不同,達芙妮大都采用街邊店的模式。
在不同的細分領域稱霸,但落腳的都是中國大陸這個巨大的市場。記者了解到,由于匯率波動和反傾銷稅帶來的成本壓力,珠三角不少制鞋企業希望能在內銷市場打開缺口,包括類似百麗、達芙妮這樣的港臺企。
鞋業內銷市場展望:渠道為王
盡管近期中國GDP增長放緩并且目前通脹較高,但基于其較低的人均消費數量,瑞銀仍然維持對中國鞋類行業的積極觀點,并列舉出百麗和達芙妮兩大范本。“百麗引領鞋類市場銷售價值,其增強的經濟規模和多品牌策略將幫助創造長期穩定增長。”瑞銀重申了對百麗的買入評級。
“雖然在估值方面,達芙妮看來更具吸引力。”瑞銀卻認為達芙妮目前面臨更多行業風險,因其缺乏多品牌,且新業務存在不確定性。瑞銀將其2009年每股收益預期下調3%,將其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
瑞銀報告將百麗的優勢歸結為更大的市場資本;更大的經濟規模;更大的零售網絡;多品牌策略;更強的還價能力;更高的凈現金以及潛在整固能力。同時,瑞銀調低達芙妮評級的理由正是其弱于百麗的地方――市場資本較小;經濟規模較低;零售網絡較小;凈現金較低;缺乏多品牌策略。
百麗國際CEO盛百椒曾說過,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由品牌群和大量店中店構成的渠道網絡,無人能出其右。
據百麗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按銷售額計國內皮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有5個品牌屬于百麗集團,分別為百麗(第一),天美意(第二),他她(第四),思加圖(第七),森達(第八)。百麗的直營零售網點達到6143家,僅僅是之前的一年便新增了直營零售網點2280家。
那邊廂,達芙妮也希望在渠道規模上有所建樹。據陳偉文透露,在今年20周年慶典活動上,達芙妮對未來的規劃,包括品牌群的擴張,與國外一家“巴菲特”級別的投資商有緊密合作,目標是做成鞋業的蘇寧、國美。與百麗不同,達芙妮希望通過街鋪優勢實現量販連鎖。據了解,目前達芙妮擁有達芙妮、SHOEBOX、SHOESHOP品牌,并代理經營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在全國建有連鎖店超過2800個。
街鋪、店中店,兩種不同的表象;單一品牌、品牌群,兩大狀元的“光環”。回歸到本質上,渠道是關鍵。“目前百麗的渠道是全國做得最成功的。”廣東鞋業商會副秘書長楊葉林認為,此前GEOX選擇百麗,看中的就是渠道。編織一張完善的渠道網絡,一直是百麗戰略模式的傳統,也是其成為業內航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