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城區有著發展“中國男裝名城”深厚的歷史基礎和強勁的實力。2004年,惠城區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男裝名城”,是廣東省惟一一家。獲得這一稱號后兩年多的時間里,它給惠城區及惠州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什么?9月28日,惠城區“中國男裝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系列活動將全面展開。
目標
3至5年全區紡織服裝企業增加1倍
據《惠州日報》報道,對于惠城區作為中國男裝名城的未來,惠城區區長李韶春成竹在胸:“惠城區計劃用3年至5年的時間,使全區紡織服裝企業數量增加1倍,實現服裝產業年產值達到350億元以上,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20家的目標。”
襯衣絲光棉占全國產量的1/3以上
惠城區紡織服裝工業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5%,有紡織服裝企業近2200家,其中投資總額超億元企業14家;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17家;年出口值百萬美元以上的“三資”企業29家;紡織服裝企業的年生產總量為2.5億件以上,其中男裝的年生產總量為2億件,年產值近百億元。
惠城區毗鄰港澳,交通便利和勞動力資源充裕。改革開放之初,許多港、澳、臺商紛紛進入該區投資設廠,紡織服裝制造業遍布市區及各鎮(辦)。進入21世紀,紡織服裝業的競爭從產品時代上升至品牌時代。2004年底,“中國男裝名城”的集群效應和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內外投資者看中了該區服裝紡織行業的廣闊前景,紛紛投資建廠,再度掀起了紡織服裝業的投資熱潮。
優良的投資環境集聚了大批時裝界精英和優勢生產企業,其中橋東、橋西、小金口、江北4個街道辦事處集聚了西服、襯衣生產企業;水口街道辦事處集聚了紡紗印染企業和布匹、面料物料業;馬安鎮聚集了西裝、T恤生產企業。產業聚集產生輻射效應,帶動了全區紡織服裝產業的迅速崛起,襯衣、絲光棉占全國產量的1/3以上,成為國內主要襯衣、絲光棉生產基地,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名牌服裝生產企業前來開設生產加工基地。
惠州十大男裝品牌惠城區占5個
打開互聯網的搜索引擎,輸入“惠州·中國男裝名城”的字樣,搜索到的相關新聞多達3490個。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逐步形成,世界名牌和國際品牌不斷涌入中國市場,加劇了中國服裝市場的競爭,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惠城區乃至惠州市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不少企業現已構建了龐大的營銷網絡,加大了品牌的推廣和宣傳力度。據不完全統計,惠州市服裝企業現有香港著名商標一個、廣東省著名商標一個、市知名商標一個,國際名牌產品一個、國家級名牌產品一個、省名牌產品商標一個;品牌型服裝企業工業總產值達50億元,占全市服裝企業產值的44.2%。
“真維斯”男女休閑裝在全國有專賣店近千家,年銷售額達18億港元;“富紳”牌襯衫被評為“全國襯衫十大名牌”、中國名牌產品;南旋集團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集中式管理的羊毛衫生產基地;“衣之純”休閑服、“威利”西服、“納奇”男裝、“泗洲塔”西褲等在國內市場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目前,惠城區已有服裝注冊商標100多個。在惠州十大男裝品牌中,僅惠城區就占5個,分別為“富紳”襯衫,“圣馬龍”男裝系列,“真維斯”男女休閑裝,“威利”西服,“泗洲塔”西褲、休閑服等名牌。除自有品牌外,該區還引入一批國內外著名品牌,整合了品牌綜合優勢,提高了該區紡織服裝品牌的知名度,成為國內外服裝行業投資的新視點、國內消費市場的新亮點、媒體追逐的新熱點。
近兩年紡織服裝約占全區外貿出口總額3成
惠城區紡織服裝業發展所帶來的強大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輻射效應,不僅拉動了包裝、設計、經營等關聯行業的發展,而且拉動了通信、運輸、文化、餐飲、旅館等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一批品牌、創一批名優產品、興一批企業、富一方經濟的良好效應。
“惠城區的男裝尤其是牛仔服裝的外銷量占到總產量的98%。主要銷往的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歐美、加拿大、南非、中東地區。”惠城區外經貿局有關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據了解,近兩年惠城區紡織服裝出口已占全區全部外貿出口總額約3成。
“惠城區還將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現代國際水平的男裝企業,發展包括男裝面輔料供應、物流、基礎商業、男裝資訊等在內的基礎產業鏈,形成較為完善的紡織服裝行業體系,為惠州市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區長李韶春向記者描繪了惠城區男裝領域未來的產業鏈式發展。
另外,紡織服裝業的強勁發展還帶動了紡織服裝業教育培訓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使惠州市的紡織服裝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底蘊。惠州學院服裝系專門采取校企多方聯合的辦學模式,與國內外著名服裝院校和多家知名服裝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香港旭日集團、沛恒服裝有限公司在該系設立了“旭日”、“沛恒”獎學金,學院還與惠州富紳服裝實業公司等多家企業建設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惠城區已成為南中國服裝人才培養、服裝科學領域研究與開發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