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員大將相繼敲定資本市場登陸點
關于上市地點應選擇境內還是境外的討論,前段時間在業界爭得比較激烈。如今,閩派男裝幾員大將相繼敲定了資本市場的登陸點。
上周,勁霸男裝股份有限公司在揭牌儀式上正式宣稱要在境內上市。此外,九牧王、利郎、柒牌都已經確定擬選擇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而閩派男裝另一員大將虎都則正為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進行沖刺。再者,福建才子集團近日向記者透露:將選擇在境內上市。
這些表象看似雜亂無章,但背后的脈絡卻逐漸清晰起來。應該說,勁霸的最終選擇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泉州乃至福建以外資身份闖蕩大江南北的相當多企業,在“兩稅合一”的政策促動下,正在看準機會回歸本源,在新的起點上開創未來之路。
部分資本金歸屬改變
今年1月11日,勁霸男裝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其董事副總經理洪連進宣讀2007年12月20日《商務部關于同意勁霸(中國)有限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等兩份批文。該批文稱,由勁霸(中國)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勁霸男裝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正式完成工商登記手續。
這一揭牌儀式的舉行,意味著勁霸的資本金歸屬由“外”改“內”,回歸到內資企業的本源身份,同時宣告勁霸上市地點選擇境內,基本確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
記者隨后與福建才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宗美取得聯系。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基于才子在境內市場的影響力,才子也將選擇在境內上市。此前,七匹狼、鳳竹、潯興等品牌早已登陸境內資本市場。
就在境內上市熱潮風起云涌之際,一項政策性因素所起的作用同樣引人關注。根據日前正式揭開面紗的有關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于是,回歸內資企業身份的諸多利好開始顯山露水。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兩稅合一”有可能促動一大批“洋帽子”服裝企業“改姓”回歸。
首先,稅率上的“統一”使“洋帽子”服裝企業在“外面”折騰的意義已大不如前。
其次,“洋帽子”服裝企業回歸的主要動力來自境內資本市場。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境內A股市場目前人氣很旺,估價較高,即使是同一家“A+H”型公司股票,A股也比H股平均多30%以上的溢價,平均市盈率也是境外市場的2-3倍,并且境內證券市場的發行及維護成本僅為境外市場的1/3。這種誘惑力的效果非同一般。
業內人士指出,有跡象顯示,今年以來閩南地區的一批“洋帽子”服裝企業已開始轉變觀念,進行公司注冊地調整,回歸境內資本市場,而原先傾向于境外上市的群體也分化出一支爭取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隊伍。深交所在閩南地區的有關摸底數據顯示,在40家上市后備企業資料中,近期準備上市的有14家是外商獨資或者合資企業,其中傾向于境內中小板的有3家,尚處于搖擺狀態的有3家;擬在2008年前后上市的26家企業中,有18家是外商投資企業,其中大部分決定在境內中小板上市,僅4家決定在境外上市。
境外上市仍具誘惑力
盡管境內上市熱潮風起云涌,但選擇境外上市的企業仍然不少。
對此,本刊顧問、曾力推安踏上市的業內專家倪忠森認為,福建“洋帽子”服企的回歸道路并不完全平坦,在目前的環境條件下,其回歸有時仍顯猶豫。
阻力之一是所謂的“合理避稅”因素。“盡管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實行國民待遇,但坦白講,只要存在避稅港就可能存在‘合理避稅’現象,還可能對境內外上市公司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倪忠森說,目前對于未上市公司、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些優惠,放大了將來改制上市的成本。另外,境外上市公司盡管也被要求財務透明,但它們有時可通過跨境交易合理避稅。
除出于稅率方面的考慮,境內資本市場準入的硬性條件限制以及對資本回歸后可能無法盡快上市融資并進行快速擴張的擔心,也讓部分“洋帽子”服企難以下定決心回歸。
“如果法人代表變更后還要等3年才能上市,我們會擔心那時的境內資本市場是否依然處于高潮期,所以,為了加快擴張和融資步伐,猶豫一段時間后我們還是決定在境外上市。”利郎公司董事長王東升如此認為。
當然,安踏、百麗和阿里巴巴等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成功,助長了一些品牌企業赴港融資的信心。
專家觀點:匹配性最關鍵
對于泉州民營企業上市路線應選擇境內還是境外,倪忠森認為,這沒有固定的法則,惟有與企業自身情況匹配才是最好的選擇。
倪忠森表示,大體來講,境外上市可以吸引全球投資者,而境內上市主要能吸引內地投資者。除此之外,境外上市的監管力度比境內的更加嚴格,對民營企業是一大考驗。同時,企業選擇境外上市的后續維護成本比境內要高很多。另外,民營企業的品牌概念在境內資本市場比較易于傳播。在他看來,基于“洋帽子”這樣的歷史性因素,泉州一些企業要趕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上市,會有時間上的難度,因為這些企業改制上市的籌備期要長很多。
洪連進認為,每家企業都具備各自獨特的品牌基因,要根據公司的成長歷程、企業文化、發展目標和品牌遠景來選擇適合自身的上市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