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工作人員在展示袞服復制品
當日,南京云錦研究所對外展示新復制成功的兩件明定陵出土絲織文物。南京云錦研究所是我國古代絲綢文物復制基地,該所與北京定陵博物館合作,實施了定陵出土絲織文物的復制計劃。 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12月23日,南京云錦研究所對外展示新復制成功的兩件明定陵出土絲織文物。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1958年9月6日,新華社向世界播發了一條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周圍塞滿了金銀玉器和羅紗織錦……遺憾的是,這批國寶在出土后迅速失去了其原來的鮮艷和光澤。昨日,當年明定陵出土的“紅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和“紅八寶四合支紋交領中單”在南京云錦研究所歷經3年復制成功,運往北京。
兩件分別是“禮服”和“襯衫”
在云錦研究所,名叫“紅八寶四合支紋交領中單”皇袍沒有袖子,皇袍上有一些蝙蝠、云紋、如意等組成的“八寶”圖案。“這件衣服穿在皇帝的外衣和內衣之間,類似于現在人穿的襯衫。”南京云錦研究所總工辦主任張洪寶表示。
“另一件‘皇袍’可以說是禮服了!”張洪寶接著展示了“紅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這件皇袍以紅色為底色,黃、藍、綠、白各種色彩點綴。皇袍圖案眾多,共有卍字279個,壽字256個、字符均為金線織成,還有蝙蝠301個、如意紋271個,寓意“福壽萬代”,前襟和后背有12個團龍,龍身均為翠綠色,由孔雀翠羽織成,整件袞服華麗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