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輪回往復,哈倫褲(Harem Pants)這一經典的民族流行款式又回歸新一季的T臺。哈倫褲,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燈籠褲。這一褲型有著松垮的輪廓,襠很長且褲腳收緊,雖然不太雅觀,但卻舒適。眾多品牌的設計師在其2010春夏系列中都納入了這一元素,并進行了時尚的創新,比如使褲管變纖長、臀胯部適當往內收、加入如金屬釘等裝飾元素。
圖為三宅一生2010春夏系列,模特身穿同色系的胸衣、針織外披與哈倫褲的組合。綢緞的民族感印花哈倫褲是整套服裝的亮點,臀胯部松垂,在小腿腕部收緊并帶有漸變的色彩效果。
Stella McCartney
哈倫褲(Harem Pants),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燈籠褲。這一褲型雖有著不太優雅的松垮輪廓,卻"意外"地走紅當季時裝店和2010春夏系列的發布T臺。經歷了時尚的變遷和輪回,過去的潮流元素哈倫褲重新掀起了流行風潮。
當紐約電影制片人瑪姬?貝茨穿著一條價值400美元的黑色絲綢褲參加一個正式的家庭宴會時,她的母親大為吃驚。貝茨回憶說:"我媽媽說那褲子看起來就像是寬松的運動褲。"而貝茨的一個朋友說她穿的是"松垮的襯褲",而她的表妹說貝茨看起來就像《星球大戰》電影里面的天行者盧克。
"丑陋"的哈倫褲
"哈倫褲是近期和下一季春夏最熱的時尚潮流之一。我覺得自己穿著哈倫褲看起來非常時尚。"34歲的貝茨說,"那些取笑我的人都不了解時尚,都是老土。"
哈倫褲有很低的襠,褲管肥大,通常在腳踝或小腿部位做扎緊處理。這種褲子在2008年春季出現在T臺的時候,市場預計它會成為轉瞬即逝的潮流。在上世紀80年代末,這一褲型因饒舌歌手哈默(M.C. Hammer)而廣為流傳。很多批評人士認為,哈倫褲是史上最令人難以恭維的時尚潮流之一。"當我第一次看到哈倫褲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我所見過的最丑陋的褲型。"洛杉磯一家精品店的老板卡梅倫?席爾瓦說。在時尚博客上,燈籠褲被比做是"土豆口袋"、"松垮的尿布"或是"纏在兩腿間的桌布".
即便是在被譽為"時尚圣經"的前衛雜志《時尚》上,哈倫褲也不受待見。《時尚》的主編安娜?溫圖爾說:"坦率的說,哈倫褲不是我喜歡的。"
丑陋卻流行
然而,哈倫褲的流行勢頭卻令人吃驚。今年秋天,從Zara、H&M到梅西百貨和紐約薩克斯第五大道的百貨店,氣球形狀的哈倫褲一直熱賣不衰。設計師瑞秋?羅伊(Rachel Roy)今年秋天在梅西百貨推出了一個低價服裝系列。她說在這個季節,系列服裝中賣的最好的就是兩款售價80美元左右的哈倫褲。電子商務網站Net-a-porter也推出了幾款哈倫褲,包括一條售價800美元的黑色亮片裝飾的哈倫褲。該網站采購主管霍利?羅杰斯說:"哈倫褲賣得真的非常好。"
一些哈倫褲愛好者解釋說,他們喜歡這一新潁的時尚潮流,甚至享受穿哈倫褲招致的嘲笑。
今年33歲的珍妮佛·埃迪說,她的朋友覺得哈倫褲很嚇人。不過,這位洛杉磯的電影導演助理迫不及待地想去買一條。埃迪喜歡哈倫褲,因為它不同于自己衣櫥里已有的樣式。"朋友的嘲笑只會更加點燃我心中愉悅的火。"她說。
其他人則喜歡被關注的感覺。紐約律師朱莉婭?科洛瓦斯基穿著哈倫褲在紐約薩克斯第五大道上購物,穿在她細瘦的腿上的那條燈籠褲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垃圾袋。但她說:"他們說他們的,一些人就是不習慣看到這樣的式樣。"
哈倫褲完全背離了過去幾年的緊身褲潮流,要適應它還得付出點兒代價。24歲的讓?霍爾說,她穿著American Apparel品牌的非洲印花哈倫褲在布魯克林騎車時,哈倫褲的低褲襠卷到了自行車腳蹬里,讓她摔了一跤。和她一起騎車的朋友隨即就把這件事寫到了微型博客網站Twitter上。"每個人對此件事都有話可說。"霍爾說。最近,她被在臨街住的一群年輕男孩們認出,這些人很癡迷于哈倫褲。
時尚回歸
美國紐約帕森斯時裝設計學院的教授兼時尚歷史學者貝斯?丹屈夫?查爾斯頓將燈籠褲的回歸與其他的人難以想像的過時潮流的再次出現相提并論,例如帶羽毛的烏魚發型、厚重的書呆子眼鏡以及卡車司機帽。"這是一種反時尚,"她說,"如果你能夠穿好它,你就知道自己極其時髦。穿丑服裝是個勇敢的舉動。"
美國版《時尚》雜志的時裝編輯弗吉尼亞?史密斯首次在一些設計師的2008年春季時裝展上看到哈倫褲時,她覺得這種服裝更適合出現在T臺而不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當時都不看好這種潮流。"
但看到這一時尚再次出現在2010春夏的T臺上后,史密斯說:"最終你會覺得看習慣了,并開始嘗試,哈倫褲要么適合你,要么就不適合。"最近的一個晚上,史密斯穿上了設計師亞歷山大?王(Alexander Wang)設計的一款海軍藍色絲綢哈倫褲。
據美國馬薩諸塞州塞勒姆州立大學的歷史教授蓋里?費什說,哈倫褲被認為起源于印度,18世紀首次進入西方世界。費什2001年出版了一本《褲子與權力》(Pantaloons and Power)的書。阿梅利亞?布盧姆(Amelia Bloomer)等美國女權主義者在19世紀中期穿著了這一舒服的服裝,哈倫褲的名字正是來自她的名字。
對當時不想穿著裙子的大膽女性來說,松垮的哈倫褲象征著自由。這不僅是因為哈倫褲是一種大膽的表白,也是因為女性發現哈倫褲比當時其他相替代的男性服裝更具魅力。費什說,當時和現在一樣,女性在公開場合穿著哈倫褲會遭到大肆嘲諷。
哈倫褲在1911年取得了時尚的勝利,當時前衛的巴黎婦女開始穿著設計師保羅·波烈(Paul Poiret)設計的帶有東方風情的設計。保羅?波烈因為將女性從緊身胸衣中解放出來而成名。電影導演尤?伯連納在1956年的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中將哈倫褲引入大屏幕,但哈倫褲隨后在時尚舞臺上消失了數十年,直到上世紀70年代設計師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使得這一褲型再次復活。
上世紀80年代末,夸張風格的哈倫褲隨著歌手哈默再次出現在俱樂部和夜總會中。對那些聽著哈默的饒舌音樂長大的人來說,哈倫褲會令他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哈默。法比奧拉·貝拉卡沙是紐約的一名時尚顧問,她是燈籠褲的早期追隨者。她曾經穿著燈籠褲參加一次藝術品拍賣會。貝拉卡沙回憶說,當她在欣賞一幅畫時,一名陌生人拍拍她的肩膀大聲說"哈默時刻!",隨后他們開始跳"哈默的側滑舞步".
而哈默對這種時尚回潮拒絕置評。他的發言人說,哈默正努力將自己重新定義為一名社會媒體專家,因此遠離了哈倫褲。在看到雜志上蕾哈娜和菲姬等女明星穿著更加寬松的哈倫褲后,來自巴爾的摩30歲的私人健身教練阿米娜?羅絲也動心花60美元買了條較瘦的哈倫褲。
但當羅絲穿著哈倫褲去健身房教課時,她的學生們都側目而視。最終一名學生問道,這褲子是什么?羅絲說,為了緩和氣氛,自己說了一番別的話題的東西。羅絲坦承,自己是哈默的長期歌迷,她在八年級時第一次聽演唱會就是哈默的"2 Legit 2 Quit"巡回演唱會。羅絲說,她不想再聽到別人議論她的哈倫褲的話了。
對于高田賢三品牌2010春夏系列,設計師安東尼奧·瑪哈斯(Antonio Marras)帶來了有關于撒哈拉沙漠的概念,新春夏系列混合了軍隊和種族部落的感覺。 部落感服裝特別體現在波斯燈籠褲和包裹的頭巾上。
Issay Miyake 設計師最拿手的染色技術將2010春夏系列渲染上了一層藝術氣息,凱爾特民族圖案和巴基斯坦的神話圖紋穿插于漸變色中,體現在肥大的燈籠褲和上面的小胸衣上。 土耳其傳統的打結流蘇和金銀絲浮花是裝飾的細節,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視覺盛宴。整場發布給人一種隨意、閑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