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10月21日訊 10月20日,歷時5天的2008北京大紅門國際服裝節落下了帷幕。整個服裝節期間,大紅門地區的貨物吞吐量和人流量節節攀升,五天來,大紅門地區的人流量過百萬人次,日均服裝及紡織產品貨物吞吐量從1600噸上升到2500噸。
服裝節期間,北京市豐臺區利用5天時間精心組織了開閉幕式、時尚創意沙龍、2009年春夏流行趨勢發布、CBC設計師走廊啟動、金剪刀大賽、大紅門時裝模特大賽、大紅門十大活力品牌評選、大紅門服裝服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大紅門服裝產業發展論壇、神舟七號宇航服展示、大紅門書畫攝影展、大紅門改革開放30年成就展、北京奧運會56個民族盛裝展、大紅門服裝色彩攝影大賽等一系列的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北京大紅門服裝協會分別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檢測中心、中國廣播藝術團、北京服裝學院、易茗造型、廣西衛視等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特別是通過國際嘉賓來訪和巴黎等各國服裝協會的參與,國際知名設計師入住CBC設計師走廊,使得大紅門商務核心區在服裝市場研究、品牌研究、產品設計、文化演藝、人才培養等領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作為評委參加金剪刀工藝師大賽的意大利著名設計師尼古拉認為,大紅門走上了一條追求品牌和質量取勝的道路。服裝節的金剪刀大賽使企業有機會遴選、培訓、聘用更為職業的工藝師,而像“詩之歐”這樣的大紅門本地品牌贊助了2009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并用自己的品牌使展示的設計作品全線商品化,還有十大活力品牌這樣的評選活動有六個本地自主品牌脫穎而出,這些例子就像一面面鏡子,顯示著大紅門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性的重要服裝產業集聚地正在迅速向產業鏈高端攀升。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指出,大紅門服裝節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正在建立新的價值體系和更高級的財富創造形式。大紅門集產業與商業、區域經濟與都市消費于一身,大紅門正在由一個服裝生產和貿易中心轉變成為以服裝服飾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型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