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來,國內整體消費正在復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1503億元,同比增長22%,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紡織服裝、餐飲、珠寶和汽車行業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服裝、鞋帽、針紡織類產品零售額1-11月累計12595億元,增速達11.5%,漲幅位居商品零售品類中的第二位。
在江浙兩省,2023年下游滌綸長絲織造企業開工率僅次于2021年,高于2020年和2022年。紗線方面,今年純棉紗線開工率處于較高水平,僅次于2021年最佳市場,庫存保持在較低水平。人棉紗表現溫和,開工率和庫存適中。
但純滌紗似乎已成為最不受歡迎的品種,盡管消費復蘇,但它并沒有表現出任何改善。純滌紗的開工率低于前幾年,而庫存較高。從去年7月至今,滌綸紗線的現貨利潤除了春節后短暫的“開門紅”外,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在去年5月,純滌紗因為庫存高而廠開始減產和降低開工率,而今年紗廠仍不得不遵循去年的慣例。純滌紗為什么會面臨這樣的困難?
有人認為,純滌紗處境艱難的原因是棉花和滌綸短纖之間的價差縮小,棉花變得更有優勢。但這僅僅只是小部分的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在2021年8月之前,當棉花和滌綸短纖的價差較現在更低時,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
其根本原因在于需求面不給力。第一,滌綸長絲制成的“仿棉紗”這種替代品的存在,大量搶占了純滌紗的市場份額。第二,出口量的大幅下滑。接下來具體討論一下這兩者將是否會繼續影響2024年的純滌紗走勢,又將如何影響2024年的純滌紗走勢。
仿棉紗,也被稱為“清涼棉”或“mitation棉”紗線,已經存在多年,但從未像今年那樣流行。仿棉紗大多由POY和FDY紗線捻合而成,也有部分由POY與POY紗線組成,使織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棉花的優點(類似于滌綸紗線)。規格可以達到10-80S,甚至100S。從價格上看,仿棉紗32S等常規品種比純滌綸32S低1000-1500元/噸。因此,仿棉紗既有滌綸紗的優勢,又有較低的價格,迎合了“消費降 級”的需求。因此,輕微的質量差異似乎不那么重要。
許多化纖大廠,包括江蘇和浙江的恒逸、新鳳鳴、恒力等主要工廠,都有生產仿棉紗。部分企業表示今年的銷售額有所增長,部分企業則表示銷售額大幅增長。由于仿棉紗的生產相對分散,目前很難計算出整體產量。然而,考慮到數千萬噸滌綸長絲的生產能力,用來生產少量的替代品對純滌紗來說已經足夠致 命。
目前,仿棉紗的產量已經達到飽和點,而且已經有內部競爭的跡象出現?傮w而言,仿棉紗對純滌紗的影響將在短期內持續,我們期待著“消費升級”,讓純滌紗能夠重新獲得市場青睞,目前雖然消費回暖,但那是建立在去年的低消費基數之上,真正的“消費升級”在2024年或暫不能實現,仿棉紗仍將繼續搶占純滌紗市場份額。
出口方面,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3年1-11月,中國出口純滌紗36.08萬噸,與去年同期(39.26萬噸)相比下降3.18萬噸,降幅8.10%。單月數據方面,僅4月、8月、9月實現同比正增長,當月其余時間同比下降。
盡管純滌紗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滌綸短纖出口量明顯增加。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3年1月至11月,出口112萬噸,高于去年全年出口量,年增長22.76%,2023年滌綸短纖出口無疑將創歷史新高。
由于成本低,中國滌綸短纖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因此一些傳統紡織國家,如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國和土耳其,從紗線進口轉向滌綸短纖進口,進口產品轉移到上游市場,因此,滌綸短纖出口在2023年明顯增加。從同比數據來看,與純滌紗相比,上游產品的出口明顯增加,這使得純滌紗的情況更加困難。
因此純滌紗的出口大幅下降,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改善。這與海外經濟衰退和消費力減弱有關,也與出口生產和銷售向原材料轉移有關。在出口疲軟和國內需求低迷的雙重打擊下,紗廠正與高庫存和高虧損作斗爭,許多紗廠在春節放假明顯延長。這種情況很難扭轉,2024年對純滌紗廠來說將是艱難的年份。純滌紗廠將被迫尋求新的路徑(其中的部分紗廠已經將產品轉向混合紗、差異化紗線和功能性紗線方面,這將成為未來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