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們走訪了臨清的兩家5萬錠左右的紗廠,兩家紗廠雖然規模不大,但各有特色,經營情況相對較好。
企業E生產40-80支的緊密和緊賽紡紗,目前保持100%的開工率,紗線庫存在10-15天左右,主要是40緊賽紡。企業表示今年前期高支紗走貨不順,五六月份時,紗線庫存最高到了二個月,7月份紗廠采取了部分限產措施,避開電費高峰期開工。但7月底恢復了滿負荷運營,8月份以來高支紗有啟動狀態,紗線的庫存也慢慢下降,但走貨也基本無利潤。
企業E表示近期60支的紗線走貨比較多,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大訂單,到處在詢價,但價格壓的比較低。另外由于下游訂單轉移以及越南紗廠的開機率不足,有部分高支的訂單出口到了越南。還有約1/10的機臺生產超柔紗,最近在廣東市場較為走俏,主要生產童裝,價格比普通紗報價至少要高1000元/噸。
過去的原料使用中,進口棉和新疆棉大概各占一半,但由于產品高檔,客戶對三絲的要求較高,近兩年來企業E的原料已經全部改使用進口棉,以澳棉為主,少量使用巴西棉。但配額遠遠不夠用量,增加了采購成本。行情好的時候,紡紗的利潤還比較豐厚,但眼下行情不好,這部分成本無法加到報價中,導致紡紗幾乎無利潤,企業也只能精打細算。
企業F的產能同樣在5萬錠左右,企業F如同棉紗超市,雖然產品全部是純棉紗,但是包含了包括30-100支的緊密和緊賽、股線、竹節紗、強捻紗一系列功能紗等20多個品種,產品非常齊全,而且特種紗品種還在增加,正準備上超柔紗設備。
企業F自從2月中旬開工以來,始終處在滿開狀態,而且當下紗線庫存較低。主要是企業F對市場反應非常靈敏,隨時根據市場及客戶要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企業F同樣反映8月份市場有好轉,80支的訂單已經有兩三個月沒有接到了,但最近出貨增加,庫存即將清完。主要原因是現在要開始生產明年春夏的服裝了,因此布料要求更加精細,股線的銷售預計也會好轉。企業認為由于上半年高支紗出貨太少,下半年訂單可能會少量“報復性”增長,但高支紗的價格跌幅也很大,80支紗去年好的時候可以賣到39500元/噸,而現在只有33000元/噸,跌幅達到6500元/噸,整體紗線的走貨只能保持勉強保本,幾乎無利潤。只有個別的特殊定紡紗有利潤,但量很少。
總的來看,兩家生產高支紗的企業由于產品質量較好,“船小好掉頭”,產品貼近市場,能夠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整體的運轉還是較為良好的。企業F的管理者,經常和工人一樣穿著工服,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也始終在車間的一線進行把控,我們見到的其他企業管理者,也大多同樣兢兢業業。中國的紡織已經不是20年前大打價格戰的紡織業,當下的各家企業打起質量戰,均想盡辦法提升產品質量,或者做出更多功能化差異化的產品。通過這幾天的走訪,小編對中國的紡織信心更足了,大環境的惡劣倒逼企業完善自身管理、加強市場及產品研發,不斷提高自身優勢,中國紡織未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依然難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