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浙、廣東、山東等地的棉紗貿易企業反映,近一周多來保稅區現貨、清關棉紗詢價和出貨延續消淡,按慣例3-4月份需求量比較大的C20S-C32S高配包漂紗今年銷售也大幅降溫,一些織布廠、中間商對12/1月份采購合同不斷違約或推遲發貨(甚至出現買方“不接貨、主動失聯”的情況)。
不過,從部分巴基斯坦、越南、印度紗廠和出口商了解到,中國買家對6/7月船期外紗的簽約采購熱情較3月份有所回暖,關注重點是C21、C32、C40S包漂紗(劍桿或噴氣、噴水織機使用),8S-21S賽絡紡紗及JC21S/JC32紗、OE紗成交維持疲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越南紗廠表示,近日氣流紡紗合同違約較1、2月份明顯上升,部分買家希望出口企業在“降價重簽合同或直接無責任違約”中二選一。
對于“期貨紗”詢價、簽約緩慢觸底反彈的原因,業內普遍分析如下:一是疫情蔓延導致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紛紛實行“封國”、“封城”等舉措,紗廠銷售、運輸基本停滯,庫存上升導致資金壓力偏大,因此降價、跑貨的意愿高漲,期待“解鎖”后出口報復性反彈;
二是中國進入“后疫情”時期,織造、服裝、外貿等企業復工復產繼續提速,盡管遭遇出口訂單大面積取消或延后執行,但內銷市場“柳暗花明”及積極轉型企業逐漸“爬上岸”,對“金五銀六”的預期增強;
三是人民幣升值存在可持續性和支撐。3月份各國貨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平均超過6%,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僅貶值2.4%;而且從中國的疫情形勢大幅好轉及中美利差來看,二季度中國資本賬戶可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資本流入,從而推升人民幣升值;
四是3月份以來,江浙、河南、山東等地中小紗廠復產復工緩慢,在原料成本高企,下游壓價、壓款的前提下,產能沒有跟上來,接中低支紗訂單的積極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