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以來,棉紗漲幅雖然較大,但訂單沒有根本好轉。據山東、河北及江蘇、廣州等地企業反饋,近期國內40S及以上普梳、精梳紗上漲500-1000元/噸,氣流紡、低配低支紗的漲幅也在300-500元/噸。
同時,中國主港進口紗也有不同程度上漲。比如,1月份以來,印度、越南及巴基斯坦紗上漲也較明顯,其中巴紗JC21S前一周上漲在0.10美元/公斤、越南紗普梳C21S上漲0.05-0.06美分/公斤一線。即期、3/4月份船期紗線也同步上漲。
但據國內紗廠負責人介紹,近期訂單未見明顯改善,很多企業僅是報價上調,實單交易價格商談幅度較大,很多實單成交價比報價低200-300元/噸,個別高配高支紗可商談幅度更大。
為了去庫存減壓,不少紡織廠甚至承諾承擔短途運費。可見,為了去庫存,大多數紗廠還是“舍得”低價的。
1月7日,山東濱州某紡織廠銷售部負責人表示,元旦期間,下游坯布大幅上漲,這是本次棉紗大漲的背后推手。那么,了解一下,春節之前坯布為何大漲呢?
關鍵是印染廠的產能大幅快速下滑。第一,年前,各地環境壓力大增,政府部門緊急對印染企業進行限電、限產。比如,2019年12月份,河北高陽地區印染企業產能降至50%以下。第二,今年印染廠放假較早,一般在元旦之后陸續進入假期。造成坯布印染進度減慢,很多企業坯布在印染廠一放就是1-2個月。
所以,本次紗線大漲存在特殊性。
春節之后將會如何呢?如果假期結束,印染廠能夠正常開工,坯布在下游消費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還能繼續走高嗎?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