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下旬以來,鄭棉合約大幅反彈,不僅引發軋花廠、貿易商基差報價、一口價大幅上漲,而且棉企惜售、看漲情緒快速升溫。從調查來看,截至目前疆內監管庫“雙28、雙29”皮棉報價較12月中旬整體上漲了600-800元/噸。盡管棉紡織廠、中間商詢價采購寥寥可數,但受棉企節前資金壓力普遍較小、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在即、央行降準釋放資金流動性等利好支撐,軋花廠、棉花貿易商對2020年上半年棉花市場繼續看好。
從對河南、山東、湖北、江蘇等地紡企調查來看,受棉價大幅上漲影響,紗廠紛紛試探性上調棉紗價格,幅度一般在300-500元/噸(部分紗廠高支紗、精梳紗漲幅略大),但短期織造、服裝等終端環節成本傳導、消化仍有很大難度。
目前,各織廠、印染、服裝、貿易公司都到了年底拋貨、變現的時候,棉紗、坯布等原料庫存持續壓縮,對棉花、棉紗上漲抱觀望、謹慎的態度,隨用隨買為主。1月上旬,國內部分中小棉紡織廠已逐漸進入放假節奏,棉花、棉紗上漲的影響將推遲到春節后體現。節前因缺乏成交量的有效支撐,棉紗報價仍處于空漲狀態,套保規避風險或是比較可行的手段。
近兩日,鄭棉CF2005合約持續在14000元/噸附近盤整,多空雙方膠著、僵持,13800元/噸甚至14000元/噸以上入市套保的棉花企業并沒有如預期的那樣“井噴”式增長。業內分析有如下四個原因:
一是目前整個棉花市場看漲情緒主導,棉企擔心“套”在鄭棉價格腰部,一旦1至2月份主力合約再上破14500元/噸及以上,虧損面太大;二是10至11月份的套保盤幾乎被套牢,大量占壓資金,軋花廠、棉企有些力不從心;三是2019/20年度新疆后期花品質下滑比較明顯,一些批次即使符合生成倉單條件,貼水也比較高,因此棉花加工企業更傾向于現貨銷售;四是部分棉企2020年1至5月面臨按比例還貸壓力,套保、交割、回款期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