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鄭棉價格連續下跌,本周已經連續跌停2天,1909合約從4月中旬的16225元/噸的高位跌至今日的13820元/噸,短短一個月時間跌幅達到2405元/噸。
那么大幅下跌且連續的下跌對純棉紗市場形成了什么影響呢?
1、紡企棉花采購逐漸謹慎
由上圖可以看到,進入五月之后,由于鄭棉價格的下跌,紡企一度以為棉花價格“見底”,棉花采購較4月底有所增加,庫存大幅低于往年同期。但由于鄭棉連續大幅的下跌,紡企對于鄭棉的底在哪心里越來越沒底,采購的紡企表示前一天以為價格已經很低,沒想到第二天又跌了幾百,懊悔不已;而沒有采購的紡企前期也是蠢蠢欲動,但是隨著不斷的下跌,采購積極性越來越低。目前市場雖然仍有積極點價的紡企,但多數已經處于觀望狀態。
2、下游采購減少,中美貿易戰或較大程度影響我國棉花消費
與紡企采購棉花的心態一樣,隨著鄭棉的大幅下跌,織廠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也逐漸明顯,尤其是在目前織廠訂單不足的影響下,局部已經出現停產、減產的情況,紡企表示本周詢價都減少了很多。而除了棉花大跌帶來的影響,中美貿易戰使市場對于消費的預期也逐漸悲觀起來,據筆者了解近期下游原本即將接到的美國訂單因中美貿易升級,有出現撤單的情況。
據海關統計,2018年我國紡織品出口2771.7億美元,出口至美國占比17.66%,而美國進口中國紡織品服裝占其進口總量的為36.5%,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關系較為密切。而近期,美方在對20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后,表示對另外價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稅程序也已經在進行中了。若全部加征關稅,對于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影響會是巨大的,據本網測算,極限情況下將影響我國棉花消費約90-100萬噸。
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美國對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的依賴度較高,短期內不管是轉而進口東南亞國家或本國生產,要完全替代中國,尚需時日,所以中國仍將有一部分紡織品服裝出口到美國,但量將會有明顯減少。美國轉而采購東南亞國家,但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量不足,或導致其價格上漲,而中國出口受阻價格或變得相對便宜,且又有質量上的優勢,或吸引更多歐洲、日本等地對于中國紡織品服裝的進口。
3、棉紗價格下跌,但跌幅小于棉花
隨著棉花價格的下跌,棉紗價格本周也出現下跌,氣流紡棉紗因下游需求尚可維持,價格基本持穩為主,局部陰跌,常規32/40以及高支品種價格多有下跌,跌幅200-500元/噸不等,局部有拋貨現象。目前棉紗價格跌幅略小于棉花。
4、紡企即期利潤水平好轉
隨著棉花價格的下跌,紡企用棉成本下降,棉紗即期利潤扭虧為盈。若按5月14日收盤價13820元/噸的09合約點價,較好品質棉紗毛重到廠成本多可控制在15000元/噸左右,一般品質價格可至14700元/噸附近。紡企生產C32S棉紗成本大致在21800-22150元/噸之間,與當前主流C32S出廠22000-22500元/噸相比,已經可有一定的盈利,但利潤水平尚不高。
5、短期內進口紗或有減少一定程度利好國產紗
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近期出現較大幅度貶值,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6.91,進口紗貿易商結匯成本大幅上升,目前前期低價定的貨多數已經沒有利潤,成本支撐下進口紗價格近日持穩為主。美棉雖也出現大幅下跌,但國外工廠目前多仍在使用前期高價棉花,短期內外盤美金價或不會出現大幅下跌,貿易商訂貨成本倒掛短期內或不會選擇訂貨,或轉而采購國產棉紗,尤其是低價貨源,或者國內行情形成一定利好。
總結
近期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影響,市場悲觀以及謹慎情緒蔓延之下下游接單再次減少,鄭棉連續大幅的下跌又使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緒,紡企、織廠等觀望為主,多不敢輕易采購,本周棉紗出貨量較上周出現明顯減少,紡企庫存上升,價格在鄭棉拖累下出現下跌,跌幅200-500元/噸不等,但與此同時,由于棉紗跌幅小于棉花,紡企即期利潤略有好轉,另外進口紗因結匯成本上升降價出貨意愿降低,外盤訂貨成本依舊較高。整體而言目前宏觀因素對于市場的影響非常大,棉花價格已經處于相對低位,繼續大跌空間不大,建議紡企可逢低分批逐漸介入棉花,棉紗方面還是以去庫存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