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依照往年的情況,十五過后各行各業算是正式拉開了新一年生產加工的大幕。經過中美上周談判后釋放出的利好消息,上游鄭棉不出意外小幅上漲,受此提振影響,下游紡企業逐漸看好未來價格。截至2月21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23005元/噸,重新站上了23000元/噸的關口,較于節略微上漲。
開工方面,不少大中型紡企在2月7日暨春節長假結束后第一個工作日就開始正常生產,多數中小型企業則在元宵節前后陸續開工,個別小微企業也在正月十六投入生產。據了解,大中型紡企因工人返鄉就業導致工人流失,開機率較節前有所下降,而小微企業因坐落于鄉村,易招收返鄉就業農民工,開機率普遍較高?傮w而言,目前紗線開機負荷極速上升,已接近節前水平。
上游方面,根據USDA月報顯示,全球棉花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其中中國存在缺口。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1月月報預測,國內棉花產量為607.5萬噸,而需求量為806.3萬噸,加上1%關稅內配額和滑準稅配額,也并不能完全滿足消費需求。而且國家儲備棉規模降至低位,在這樣的綜合影響下,棉價預計將會出現一定幅度上漲。皮棉采購價格上漲加上不少企業為了穩定員工主動提高工人工資,造成純棉紗價格報價上調。
下游織廠也開始緩慢恢復開工,價格暫穩為主。開年第一周純棉織廠報價暫穩,個別取消節前大幅優惠措施;漲價現象鮮有。據不少工廠反應,節后復工狀況尚可,但新訂單不及預期,生產及出貨也以年前訂單為主,整體庫存水平下滑較快,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預計下周開機率能進一步提升,漲價開率不大。若后期中美貿易磋商順利,可能迎來一波訂單增長,再恰逢三四月旺季可能會為市場帶來一定信心,屆時價格也有小幅上漲可能。
開年以來,進口紗市場逐步恢復,截至2月21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22890元/噸。外盤開年普遍提價,實際略有分化,印度方面價格先漲后跌,主要是印度國內棉花棉紗市場價格走低所致,預計短期中國訂貨可能使外盤價格得到一定支撐。而內盤隨著人民幣不斷走強,貿易商心態好轉,出貨心態為主。
相對國內經濟下行帶來的行業壓力,中美貿易戰直接影響并不突出但其對全球貿易格局和我國的國際分工卻影響深遠,目前我國所面臨的國際貿易形勢較為復雜,這種情況何時趨于穩定,何時能夠改善,是否會卷土重來都給我們帶來不確定性。雖任意一方以一國之力難以抗衡我國紡織產業鏈完整的優勢,但隨著全球產業轉移加速,多個國家,分工合作終能分一塊蛋糕,這將會引發我國在全球紡織服裝產業格局的改變,屆時我國紗線市場乃至整個紡織產業鏈都將帶來不小的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