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春節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但紗線市場整體氣氛不佳,多處于量淡價弱的局面。紡企的日子不好過,面臨棉紗難賣、資金困難、棉花難買的境界。截至1月10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23025元/噸,本周繼續下跌58元/噸,比上月同期下跌368元/噸。12月底純棉紗出貨較之前有所好轉,紡企低價拋貨現象不斷,以價換量比比皆是。而比當初下游雖然砍價意愿較強,但至少還能走貨,現在下家基本就不進貨了。棉紗銷不掉自然庫存越積越多,再加上下游訂單普遍不足,紡企的生產積極性不高,相應的,開機率不斷下滑。另一方面,節前紡企對資金需求要比平時多,不但要發放工人工資讓他們早點回家過年,還要進行節前補庫。但棉紗不能及時出貨,資金就不能及時回籠,這對于一些資金周轉不大富裕的紡企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上游原料市場卻有回暖之勢,不少紡企都有補庫需求,但因大小軋花廠皮棉現貨庫存都不多,因此軋花廠很難保證皮棉供貨,紡織廠需要進行預定,想提貨必須需等上幾天。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這種皮棉價格堅挺而棉紗賣不動的現象實屬反常。鑒于當前低迷行情和反常現象,已有少量紡織廠提前放假。
下游坯布市場也好不到哪里去,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力度加大,致使織布企業經營面臨嚴重挑戰,多數織廠由于環境保護達不到要求,只有停產整頓,有些甚至已經定下的訂單被迫取消。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導致坯布庫存也持高不下,有些環境保護達標的大廠雖然棉紗庫存較少,但由于對后市持悲觀態度,也不敢貿然囤貨。近期,已有不少織廠陸續貼出放假時間,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12月底至1月15日左右開始放假,這類織廠由于前期訂單不足,生產常規品種維持開機,外加庫存出貨不暢,導致近期庫存壓力大,資金周轉不暢,織廠為減少損失不得不提前放假;二、1月25日至31日開始放假,這類織廠按往年慣例多在臘月廿六至廿八放假,由于今年訂單明顯不足,織廠完成當年指標便提前放假,為年后做準備;三、2月1日至5日開始放假,這類織廠普遍為大廠,其訂單情況較好,目前仍在趕制訂單。
進口紗方面,外紗先降后漲,國產紗持續下滑,內外紗價差收窄。截至1月10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22876元/噸,相較于上周微漲6元/噸。內紗不斷下跌的同時,外紗竟然逆市上漲,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民幣的匯率變化,12月人民幣匯率緩慢升值,由11月底的6.9413升值至如今的6.7909,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對于進口紗有利,再加上前期需求釋放以及內外紗倒掛的巨大價差導致近期的進口紗庫存水平的不斷降低,間接拉動內盤價格回升。但從長遠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灰犀牛依然蹲在那里。未來市場如何走,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即將到來的2019年在目前看來并不是輕松的一年。一方面宏觀經濟環境明顯變化,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經濟發展急需新舊動能轉換,中美貿易戰升溫,過去十幾年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全球多元格局面臨挑戰。如果說2018年行業已經感到寒意,那只是初冬的撫摸,2019年或許才是真正的凜冬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