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期間,中美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在90天的時間內部再加征新的關稅,隨后周一商品價格上漲,其中棉花、棉紗期貨價格也雙雙大漲。但好景不長才過了沒幾天,價格又跌回了上月末的行情。現貨市場甚至都來不及反應,截至12月6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23430元/噸,本周再次下跌77元/噸,比上月同期下跌了397元/噸。
據不少紡企表示,近期下游訂單仍不理想,庫存仍大,企業壓力不小。縱觀整個產業鏈,整個產業鏈流通不暢,各個環節的原料庫存其實都不高,但成品庫存卻居高不下,價格也以下跌主導。據監測數據顯示,十月底紡企的皮棉庫存幾乎都在一個半月以上,最多的有2個月庫存,而到了十一月底最多的只有1個月皮棉庫存,最少的只有5至7天。紡織廠擔心,紡織下游形勢不佳,造成皮棉價格從新棉上市以來一直跌跌不休,現在還看不到止跌跡象,不敢多進行皮棉庫存,只好隨用隨買。但不少紡企為了養工人,輕易不敢停工。但到了織布環節上,很多工廠由于訂單減少,不得不停機,開工率下降幅度明顯高于紗廠。少數工廠甚至已經表示要從元旦開始就放春節長假。
從后市來看,棉紗市場充滿著不確定性:
先談樂觀的因素:首先近期無論是棉紗還是棉花,經歷了價格不斷下跌,目前已接近成本價,有了成本的支撐,相信就算再跌也不會很夸張;二是由于中美貿易談判結果向好,市場氛圍也有了一絲轉機,先是心態上的影響,貿易商及下游采購備貨增加,悲觀情緒有所減弱,再是實單的下達,但可能從終端傳導至上游還沒有這么快,協議表示90天之內不再加征新的關稅,也就是說前期未被列入清單內的中國出口美國占比最大的下游成品服裝短期內不會被加征關稅,訂單只要能在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即可,預計前期不敢下的終端訂單近期會有所增加,后期對于純棉紗市場的需求也會有所增加。
再談悲觀的因素:首先雖然G20談判結果給了中國90天的喘氣機會,但之前的美國訂單下降已經讓很多企業“心有余悸”,3個月內的快單還好,慢單目前即使有紡企業不敢輕易接。同時美國訂單的下降也引發了一些國際市場的連鎖反應,來自歐洲、日本的進口商普遍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壓價;其次,宏觀層面,在美國不斷發起貿易保護主義,多邊貿易體系面臨挑戰的當下,全球經濟也面臨著減速風險。棉花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當然也無法獨善起身。另一方面,石油作為滌綸短纖的原材料,其價格走勢往往能左右下游市場。這2個月以來,美國原油從最高76.9美元/桶直線下降到49.41美元/桶,跌幅超35%。而粘膠受自身產能限制,及上下游需求共同影響,價格也不斷下跌。這樣以來下游市場可能更青睞于非棉制品,對純棉紗的消費形成遏制;最后,稅改也給市場帶來了一些挑戰。我國紡企以中小企業偏多,除了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少規模較小的紡企習慣于賒賬交易。明年實行新的稅制改革后,傳統的交易方式將受到極大的挑戰。而且自2019年1月1日期,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對于人員密集型的之前社保繳納不合規的紡企而言,無疑壓力劇增,這些紡企的人力成本將會再次提高。未來何去何從,成了部分私營業主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