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棉紗定價依據基本來自于原料,因此本文重點就粘膠短纖價格走勢進行說明。粘膠短纖長期以來給市場一種急漲急跌的狀態,由下圖可見,自粘膠短纖及人棉紗價格繼2015年觸底之后,行業價格開始逐步反彈,但期間大漲后很快面臨大跌,2015-2017年,粘膠短纖每年峰谷值價差都能高達3000元/噸以上。直至到2018年,粘膠短纖市場價格波動率開始明顯放緩,峰谷值價差較往年下滑一半以上。
2018年粘膠短纖價格波動區間收窄,人棉紗在低點適度降低批次采購數量,年內成本控制靈活,原料大漲大跌給紗線帶來的風險也明顯降低,人棉紗利潤水平有所提升。鑒于10月份之后原料市場能否出現向上突破行情,似乎存在一定難度。
就替代品其它纖維來看,依據卓創2015年至今各類纖維價格指數與粘膠做相關性回歸分析,粘膠短纖與棉花R為0.42,與滌綸短纖R為0.11,與錦綸R值0.08,與腈綸基本無相關性,這點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滌、粘兩者價格無法復制的原因,而棉花與粘膠短纖的相關性最為強烈。
然而,2018年作為粘膠短纖主要替代產品棉花,期間雖在5月份大幅上揚,但交易所以及國家相繼通過調整保證金、增加輪出時間、增發配額等措施很快限制到棉花漲勢,隨后棉花出現下滑,當前價格也僅較漲前高500元/噸左右,對于棉花后續市場看法,場內人士難以形成統一信心,各方看法均有狀態下棉價依舊保持一個震蕩走勢。
就粘膠短纖上下游情況來看,粘膠短纖在棉紡領域應用占比較大,而據專業網站統計,我國紡紗企業數據接近3400家,水刺無紡生產企業也在百家以上,而全國粘膠短纖生產商不足30家,這種形式下很明顯看出行業定價話語權在于何處,而就粘膠短纖上游漿粕來看,市場雖然存在較強進口依存度,但國內粘膠企業多數也是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很少有多余漿粕對外銷售現象,大部分時間是漿隨粘動,其它輔料類影響更是略顯微乎其微。
因此粘膠自身的供應變化依舊是影響后續行情變化主要因素,考慮其產能仍舊處于增加狀態下,價格很可能將持續處于震蕩整理狀態,后續市場突破之時,或許就是粘膠行業供需再平衡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