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棉價小幅上漲,國際棉價整體下跌,國內棉紗平穩,外紗價格持續走弱;滌綸短纖價格上漲。
一、國內棉價小幅上漲
隨著2017/18棉花年度漸入尾聲,本年度棉花銷售已過80%,供應壓力不斷釋放推動國內棉價小幅上漲。7月23-28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6185元/噸,較上周基本持平;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6750元/噸,較上周上漲14元/噸,漲幅0.08%;儲備棉成交量加權平均價14984元/噸,較上周上漲126元/噸,漲幅0.84%。
二、國際棉價整體下跌
本周,美國二季度GDP增長低于預期,美股受挫,國際棉花棉價整體下跌。7月23-28日,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87.61美分/磅,較上周下跌0.15美分/磅,跌幅0.18%;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97.39美分/磅,較上周下跌1.2美分/磅,跌幅1.23%,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647元/噸,較上周下跌190元/噸,跌幅1.2%。內外棉價差538元/噸,較上周擴大189元/噸。(詳見附件1)
三、國內棉紗價格平穩外棉紗價格持續走弱
本周,國內棉紗走貨尚可,純棉紗價格止跌平穩;受中國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外紗價格持續下跌,外紗均價仍高于國產紗價格180元/噸;國內坯布市場略有好轉,純棉布價格平穩;受原料PTA連日走強支撐,滌綸短纖價格上漲。
四、后市展望
國際棉價穩中看漲,需求成為潛在隱患。隨著歐美協議降低雙邊貿易壁壘,全球風險偏好有所修復,但美國聯合“盟友”也給中美貿易增加了不確定性。媒體稱,美國參議院口頭表決一致通過《綜合關稅法》,同意降低或取消約1660種進口商品的關稅,其中近一半產自中國,給中美貿易帶來一線希望。中美貿易爭端加速改變國際棉花貿易流向,美棉開始轉移東南亞,7月13-19日,2017/18年度美國陸地棉裝運量較前周增加29%,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成為2018/19年度美棉的簽約主力,抵消中國簽約減少。中美貿易戰導致非美棉花供給緊張,印巴作為棉花主產國和消費國正在通過提高棉花進口關稅,保證其國內供應,烏茲別克斯坦從2019年起將禁止對外出口棉花,吸引中方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下年度產量堪憂,美國得州干旱苗情持續不佳,印度受季風降雨延遲,巴基斯坦新棉上市再次推遲,新舊年度交替期供應趨緊支撐國際棉價。7月以來,貿易爭端使下游棉紗遠期訂單出現下滑,印度、越南32S純棉紗價格累計分別下跌3%、2%,貿易戰陰影籠罩下,棉花消費恐受沖擊,抑制國際棉花走勢。
國內棉價謹慎樂觀。上半年央行先后實施3次定向降準,對沖實際融資環境緊張,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積極財政政策,保持適度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擴大內需調結構導向,利好下半年市場。棉花市場方面,2017/18棉花年度漸進尾聲,國內棉價逐漸止跌企穩,內地“雙28”新疆棉穩定16500元/噸左右,儲備棉成交價格重心上移,成交率逐漸上升至70%。本年度儲備棉輪出結束后,9月市場進入棉花青黃不接期,調查顯示新疆棉區受前期低溫天氣,新棉上市期或將推遲7-10天,10月新棉才能全面上市,利于9月交割期CF1809合約倉單流出,即使CF1809合約整體移倉CF1901合約,后期產需缺口預期使倉單資源搶手。8月份國際棉花進入新年度,7月ICAC預計,2018/19年度CotlookA指數在66-107美分之間,最高價遠高于本年度的87美分均值,儲備棉銷售底價可能將隨著CotlookA指數上調,對現貨價格形成支撐。近期下游市場擔憂情緒也有所緩解,人民幣貶值使進口紗貿易利潤收窄,轉向國產紗,國內各純棉紗價格指數止跌,利于國內棉花行情,后續需重點關注需求端和棉花生長期天氣變化對棉價走勢的影響。
附件1:2018年7月23-28日國內外棉花價格變化表
附件2:2018年7月23-28日國內外棉紗價格變化表
附件3:2016年度以來國內外棉花現貨價格走勢圖
附件4:2016年度以來國內外棉花期貨價格走勢圖
附件5:2016年度以來國內外棉紗價格走勢圖
附件6:2016年度以來國內紗棉價差和滌棉價差走勢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