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訊:
據調查,7月下底以來,國產紗、進口紗(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產地)的報價先后進入下滑通道,特別是8月5日以來印度、巴基斯坦紗等報價跌幅明顯領先于國產紗,OE紗、C21S、C32S與國內中型廠家產品倒掛基本消失,一些非品牌、小廠B+、B紗清關后報價甚至低于國產紗200-300元/噸,進口紗在價格上的優勢再次逐漸體現。加上一些進口紗貿易商考慮到棉價整體下滑風險,保稅紗急于清倉,因此報價和實際成交價的差價甚至達到0.03-0.04美元/公斤,部分江浙、廣東、山東、河南等地的織布廠、中間商紛紛到港口保稅區看貨、詢價,出貨較7-8月轉暖。
8月22、23日,青島、寧波保稅區印度產OEC10SA、C21SA+、C32SA+的CNF報價分別1.48-1.51美元/公斤、2.61-2.64美元/公斤,2.72-2.75美元/公斤,較8月上旬整體下調0.03-0.05美元/公斤,而從部分印度、巴基斯坦紗廠、出口商的FOB、CNF、CIF報價來看,廠家報價下調幅度更大,個別中小紗廠C32S、C40SA甚至一次性下調0.08-0.10美元/公斤,與保稅紗差價縮小。業內分析,一方面,7-8月中旬印度、巴基斯坦等產地棉紗報價“虛”的成份很大,包括中國、孟加拉國、埃及等買家的訂貨量下滑非常明顯,印度紗廠不得不大幅讓步,實際成交至少低于報價0.05美元/公斤;另一方面,截止8月22日,印度國內S-6、J34軋花廠出廠價較前期高點下跌7.5美分/磅以上,而ICE期棉僅僅半個月時間從77.98美分/磅跌至66.88美分/磅,引發美棉、澳棉、巴西棉、非洲棉等報價暴力下跌,紗廠成本快速下降,下游買家趁勢“砸盤”。
青島、廣州等地貿易商表示,雖7、8月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紗等詢價和成交相對低迷,導致保稅紗、期貨紗很不樂觀,但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等中亞產地棉紗銷售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一方面烏茲別克斯坦紗等中亞紗報價漲跌幅度明顯滯后于印度、巴基斯坦紗,且紗廠供貨相對穩定,如8月22、23日青島港烏茲別克斯坦C32SA+報價2.70-2.72美元/公斤,僅較7月下旬調整0.02-0.03美元/公斤,且烏茲別克斯坦紗廠報價同港口貿易商報價基本接近(除去海運費用、保險等);另一方面相較于印度、巴基斯坦紗,C21-40S烏茲別克斯坦紗的配棉等級、紗線各項指標要稍高,在國內一些貿易商、織布企業、服裝企業對烏茲別克斯坦紗的品質越來越認可。
雖國產紗、進口紗的倒掛減弱甚至消失,9、10月很可能形成進口紗對國產紗“圍攻”或“圍剿”,港口保稅紗庫存也將逐漸上升,但因國產紗C21S、C32S、C40S僅下調300-500元/噸,因此7月大量囤積進口紗的貿易商并未出現倒掛或虧損不明顯,但隨北半球棉花9、10月大量上市,印度、巴基斯坦紗FOB、CNF、CIF報價或繼續深幅調整,國儲棉輪出底價已滑至14000元/噸下方及中小紗廠產銷呈現恢復,國內紗“跳水”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對于“囤積居奇”的棉紗貿易商而言,很可能抓緊清倉甩貨或者再次低價補充、稀釋紗線成本兩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