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意社價格監測顯示,6月中旬開始滌綸長絲市場價格出現回落,進入7月各個產品行情延續下跌態勢,其中滌綸POY跌幅為7.28%最為明顯,其次是滌綸FDY(-6.73%)、滌綸DTY(-6.16%)。江浙一帶主流工廠目前滌綸POY(150D/48F)報價在4900-5300元/噸,FDY(150D/96F)報價在5450-5600元/噸,DTY(150D/48F低彈)報價在6300-6800元/噸。終端紡織行業進入傳統淡季,原料采購積極性不高,成交氣氛一般,對價格形成拖累。
7月1日-7月20日滌綸長絲市場均價漲跌情況,單位:元/噸
產品 | 2020-7-1 | 2020-7-20 | 漲跌 | 同比漲跌 |
滌綸POY(150D/48F) | 5492 | 5092 | -7.28% | -38.47% |
滌綸FDY(150D/96F) | 5921 | 5523 | -6.73% | -34.23% |
滌綸DTY(150D/48F低彈) | 7101 | 6663 | -6.16% | -31.22% |
7月以來國內PTA市場價格先漲后跌,截止7月20日市場均價在3521元/噸,較月初下跌2.39%,同比下跌45.33%。月初由于宏觀環境寬松為商品市場以及原油提供一定支撐,同時供應商持續回購支撐現貨市場,帶動PTA價格上漲。隨著恒力石化新裝置投產,PTA供給量再上新臺階,進一步加劇市場對PTA供需格局的擔憂。另外,原油也因公共安全衛生事件的進一步發酵出現回落的現象,利空帶動價格出現回落。但是,原油庫存下降從成本端支撐市場,同時供應端的部分裝置檢修或緩解一定壓力,有效提升了現貨市場的交投氣氛,價格小幅攀升。但是終端淡季背景下PTA市場供需格局并未出現明顯的改善,最終,PTA價格進入趨弱調整格局。
下游紡織服裝市場,海內外公共衛生事件仍在發酵,海內外服裝紡織訂單日益減少,前期訂單逐漸交付完成,后續訂單斷檔,紡織企業步履維艱。同時當前處于夏季需求淡季,滌綸長絲工廠也面臨高開工、高庫存的困境,供需矛盾凸顯。像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滌綸面料成交下降,以滌綸長絲為主原料的夏季仿真絲面料成交下降,偏薄型面料成交銳減,秋季中厚型面料成交也相對有限。伴隨溫度逐漸升高,庫存壓力持續增加,下游加彈、織造、印染行業已聽聞部分企業存在停車放假的計劃,江浙織機綜合開機率下調至58%以下,目前了解到紹興地區的個別織造、印染企業已開啟暑假模式。
從紡織行業來看,據了解,6月全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1059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降幅0.1%,1-6月全國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5120億元,同期相比降幅19.6%。出口方面,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90.32億美元,環比下降1.77%。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161.568億美元;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28.747億美元。1-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1251.88億美元,同比增長3.16%,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74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27.81%;服裝累計出口額為510.844億美元,同比下降19.39%。二季度以來,隨著歐美等國防疫物資采購需求激增,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成為我行業出口的重要支撐。
生意社分析師夏婷認為,目前原料市場行情走勢疲軟,給予滌綸長絲市場利空支撐。同時7月開始紡織市場進入傳統淡季,往年就是一個織造企業坯布累庫存的時候,疊加今年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需求端內外貿訂單的雙降,大量的庫存積壓在倉庫里,使得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下游工廠減產、降負、放假的意愿越來越強烈,業內對于滌綸長絲企業降負的傳聞也逐漸增加。市場缺乏利好消息指引,預計近期滌綸長絲價格呈偏弱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