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跌價再漲價還是樂此不疲,開年的漲價是供需都不足下的相對供應短缺引起,而緊接著的跌價則是訂單減少的真實反映。根據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調查情況,從3月18日開始,很多出口企業收到歐美客戶延期發貨通知,有些海外客戶取消了近兩個月的訂單。隨著紡織企業減停產比例和原料供過于求壓力進一步增加,市場對化纖織造能否挺過最黑暗的4月充滿疑惑。
而自從本周市場傳來沙俄愿意恢復石油貿易談判的消息以來,國際原油漲幅超過了20%,聚酯市場就已經迎來了一波高潮,PTA主力期貨大幅拉漲,加之下游買漲情緒下,開始補倉,滌絲工廠產銷放量漲價,2日下午3點,個別聚酯工廠產銷量達600%-1000%,庫存釋放較好,而到了周末甚至出現聚酯工廠封盤的消息。
那么現在又要開始的漲價呢?
實質原因是上游對未來市場信心不足的一次自我救贖!一種能漲就漲不能漲繼續下跌的一次賭博!在恐慌性“抄底”之后,接下來市場將面臨更久的“冰河期”。
來看看麥肯錫對今年以及未來2年的全球經濟預測,基本都是負增長,而JPM經濟數據預測:GDP:全球負增長-2.6%;美國 -5.3%;歐元區 -3.4%;日本:-3.1%;中國增長 1.1%;印度2.1%;除亞洲低單位數增長,其他地區均為負增長。
再來看看外向經濟排頭兵的廣東省2020年1-2月的外貿減少情況,整整少了1000億,那么接下來的3、4、5只有更差而不會短期恢復。
盡管目前工業企業復工率高,但產能利用率低 (如汽車行業僅為40%;發電廠煤耗3月同比下降20%),并且需求可能下降 (第二季度出口預計下降20%以上)同時因為出行的顧慮導致在復工后的出行依然降低、就業和收入受到影響情況也會進一步導致消費下降,而消費的下降又直接影響內需的增長。
從下游織造廠家來看,復工之后一直接單困難,產銷難平,導致庫存不斷上升。從監測的企業來看,目前江浙地區織造廠家坯布庫存已經上升至41-42天,較往年同期35天左右的庫存上漲了7天左右,已經快要逼近去年淡季時期的最高庫存42-43天,現在的坯布庫存已經讓人害怕。
坯布就是錢,賣不出去,錢就壓在了倉庫,但織機卻依舊在不停地生產,這讓織造廠家實在是壓力山大,因此,不少企業選擇在4月放假,降低企業成本。
對聚酯企業來說,庫存的透支引發的是對后市的焦慮。從2月份初開始,“抄底”一詞成了聚酯下游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無論是貿易商還是坯布工廠,都積極投身于“抄底”大軍,一部分人看準“時機”,大肆囤貨,始料不及的是,海外公共衛生事件愈演愈烈,進一步拖累市場購買能力,聚酯開始斷崖式下滑。
很多下游采購僅僅交了訂金而已,遲遲未能前來拉貨,聚酯企業憂心忡忡,擔心因價格大幅下滑使下游悔單,很多企業庫存滿滿的,但無奈對外仍稱暫無現貨。
對坯布及貿易商來說,大量囤貨恐有風險。經調研,坯布工廠前期已存有15-45天附近的原料,而本身在外貿訂單流失、內貿訂單稀少的基礎上,企業運營壓力劇增,此次大批量備貨行動,生產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生產成本過高、企業資金緊張等矛盾或有凸顯。
而貿易商方面來說,周四的大量備貨并未體現“未雨綢繆”,第二日的實單價未有如期上漲,如果大量囤貨,中短線來看,可能會面臨“有價無市”的風險。
在內需、外貿都繼續下沉且難以短期恢復的情況下,終端用戶的需求減少已經成了一個鐵定的事實,這個薄弱的底盤再也不能有力撐起漲價的動力。按照醫學專業機構預測,美國國內疫情至少要在4月中旬才有可能出現拐點,只要美國疫情沒到極限壓力位置,市場恐慌情緒就未到極點,化纖漲跌轉換時刻就還未到,對行情的預判還是都要回歸基本面。
從聚酯鏈條上來看,現金流目前分配不均,PX、PTA加工費寬裕,廠家未有降負預期,也就是中短期仍將維持高庫存、高負荷模式,而作為聚酯直接下游—織造工廠,外貿訂單的大量流失,都轉戰國內市場,訂單搶奪激烈,利潤繼續縮水。因此滌綸長絲還有繼續下行動力,化纖坯布也不例外。
無法漲又不甘心跌的矛盾心態會直接導致今年乃至明年的行業整體價格處于虛漲實跌的怪圈。
對于行業的下游企業來說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1、對待漲價坦然處置,即使偶爾漲價也支撐不了幾天堅持不囤貨。
2、對待跌價拋棄抄底心理,因為今年利潤永遠沒有現金流更重要。
3、梳理客戶結構調整方向往內銷以及電商等差異化需求轉型。
4、短期無法恢復訂單的企業放棄生產轉為同行代工,以確保收益可靠壓縮成本。
而對于上游的聚酯工廠來說,要有“放棄幻想、面對現實做好與下游一起共渡難關的準備”,在沒有需求支撐的情況下還想沿襲既往的“進三步退兩步”的價格模式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價格的漲跌并不能改變需求的大小,無非就是利益的博弈和庫存的轉移而已。短期內切不可盲目囤貨抄底,剛需備貨無可厚非,此“底”即便是“底”,磨底時間也是冗長反復過程,建議分批建倉。2020年上半年注定寒冷艱難,切莫跟風和盲目,定會迎來真正的風和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