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端:
根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本周四,滌綸短纖企業平均庫存在12.4天左右,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而行業開工率從低點一直提升至當前的78.91%,稍低于去年同期。由于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滌綸短纖在過去的近兩個月時間里出現了低開工和快速累庫并行的現象,簡言之就是需求停滯。
庫存方面,雖然行業內有過多次促銷出貨,緩解了短纖企業庫存壓力,但是采購多屬于貿易商或下游工廠的抄底行為,從而使得短纖工廠庫存轉變為了下游社會庫存。在下游較低開工的情況下,相當部分短纖并未轉化為紗線等下游產品,行業內整體庫存壓力偏大。
開工方面,自2月初的開工低點以來,行業內經過多次提負,整體開工水平已基本與去年同期相當,相對下游提負要快,存繼續累庫預期。
需求端:
外貿方面,東南亞是國內滌綸短纖重要的出口地,而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以來,較小經濟體除承受消費萎縮的風險外,還要承受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印尼是國內滌綸短纖重要的進口國,自2月21日以來,其貨幣已累計貶值18%左右,這直接增加其進口成本,且隨著滌綸短纖價格的快速下跌,更相對提高其持有成本。據悉,部分外貿訂單已現違約情況,后市外貿方面需求亦有下滑趨勢。
綜上,滌綸短纖已陷入供過于求的窘境,而當前尚未有明顯信號顯示滌綸短纖會擺脫這種窘境,至于何時迎來曙光,短期內除了寄希望于聚酯原料企穩外,行業內自身調整必不可少,而最終行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來自于終端消費的回暖,但這還得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