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貿易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博弈
在「美國優先」的思維之下,特朗普制造了一個越來越緊縮的世界,但是,貿易戰不是單方面的,而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博弈過程。
由于經濟全球化,貿易戰傷的不只是中國,一旦原有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被打亂,各個國家都將受到負面影響,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則會受到更大傷害,特朗普或將嘗受到什么叫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據外媒報道,美國農民損失慘重,低估了大客戶能力,美國大豆或永久受傷。
提起美國農民,這曾是令世人無比羨慕的職業。他們擁有大片莊園和高度現代化的農用機械,農業也是美國經濟最有優勢的產業之一。在較為廣闊土地上,美國人口僅剛過3億,憑借大量農產品和美元利差優勢,美國農民過去用大量「剩余」農產品在全球市場換取大量美元。
然而今天,美國農民輕松換美元的好日子或卻正在終結。一首膾炙人口的美國兒歌《老麥克唐納破產了》這樣唱道:老麥克唐納有個農場……然而,最近情況卻變了,老麥克唐納破產了。
以美國大豆為例,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到本年度結束時,美國的大豆庫存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約9.55億蒲式耳。還有一些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農民不得不為無處安放的大豆尋找「棲息地」,這看起來是美國農業經濟此刻面臨的一大難題。
路透社11月20日報道,美國大豆的價格將持續走低,盡管美國大豆期貨周二小幅上漲,但美國大豆漲幅依然受限。在此前的一個交易日,美國大豆大豆期貨收低2.1%,盤中觸及11月8日以來的低點。一蒲式耳美國大豆僅為8.71美元, 這比8個月之前低了約2美元。
密西西比州農民保羅迪斯曾表示,「你們或許會覺得只不過是降了1-2美元,但是這是關乎生死的問題。按現在的價格是虧本的,無法養活家人」。俄亥俄州種植大豆和玉米的農民弗雷德·約德近期表示,整個美國中西部的農戶面臨「艱難時刻」,「我們對未來感到不確定,今后市場會怎么變?」
這些跡象意味著,美國大豆庫存激增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美國農民或損失慘重,美國大豆或將受到永久的創傷,美國農民可能正在成為全球經貿博弈中最大的輸家。根本原因在于美國農民低估了中國戶這一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市場,同時也是最大客戶開拓新供應商的能力。
另據外媒稱,為了防止2019年1月的關稅沖擊,考慮到海運的行程時間,美國進口商要求中國出口商提前發貨。美國進口商正在加快增加庫存,年內或維持滿船狀態,導致大量貨物涌入美國港口。往年中國10月受到國慶節長假的影響,貨物流動放緩,但今年環比增長10.2%。
外媒報道也稱,南加州、佐治亞州和弗吉尼亞州的港口報告顯示,9月至10月份進口量實現兩位數百分比增長,創下月度紀錄。由于運輸需求的增加,中國至美國西海岸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處于6年來的高點附近。
然而這場貿易戰的博弈,中方不免也會受到影響。
美國強征高額關稅會影響中國產品在美國的價格,降低中國出口商的利潤率,中國出口企業為了保持價格競爭優勢,大幅降低生產、物流、銷售各環節成本。
美國政府研究作者Benedikt Zoller-Rydzek和Gabriel Felbermayr表示,對具有高進口彈性的商品進行戰略性征收進口稅,這將對中國出口商轉移了很大一部分關稅負擔。「中國企業支付約75%的關稅負擔,因關稅中國對美國出口約37%的商品受影響。」
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金屬制品等是中國對美國的優勢出口產業,拿我國的紡織服裝業為例。
我國是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同時,紡織品服裝出口也是我國貿易出口的重要組成。紡織品服裝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維持在13%左右的水平。
中國紡織品服裝前5大出口市場分別是:美國17%、日本8%、香港6%、越南5%、英國4%,在這前5大市場中,美國占第一位。
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占比達到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5.5%。從出口結構來看,以服裝出口為主,2017年占比為73%,紡織品出口為輔,占比為27%。考慮到美國的紡織品服裝貿易伙伴相對多元,且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成熟,進入壁壘低,中美貿易摩擦將會對我國的紡織服裝出口形成明顯利空。
中國和美國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上有巨大貿易順差。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貿易額2931.5億美元,其中出口2686億美元,進口245.5億美元,累計貿易順差2440.5億美元。然而到了今年,美國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明顯下降。
而「淡季不淡、旺季不旺」是今年紡織圈里很流行的一句話。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導致這一現象最主要原因是淡季提前透支了旺季的訂單,結果造成淡季生產旺盛,旺季反而變得冷清,根本原因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從3月份開始中美間貿易就開始出現一系列裂痕,雙方關稅互加程度也是不斷升級。
為了搶在貿易戰爆發前完成訂單,大量企業提前趕工生產。商丘某大型紡企說:「由于擔憂中美貿易戰加稅,企業拼命趕單生產,5-8月份淡季不淡,棉紗訂單很好,布廠也提前趕訂單,結果造成產業鏈庫存增加,提前透支后期訂單」。由于棉布銷售遲緩,庫存增加,河南某企業織布車間的部分機器設備已經停產。
在記者接觸的企業中,無一例外都提到下半年度銷售慘淡和中美貿易戰有很大關系,甚至可以說中美貿易問題將來可能是壓垮紡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受訪企業無一不表示,如果中美貿易繼續惡化下去,未來紡企的日子只會更難。如果事實的確如紡織企業所言,想必直接對外出口紡織服裝貿易企業的日子也會更難。
最關鍵的是中美貿易負面影響還會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流。紡織企業作為重資本行業,歷來受到資金緊張的困擾,尤其是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銀行更是對中小紡織企業貸款嚴加管控。目前在河南部分地區就出現了銀行抽貸、限貸的情況,為此河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專門發文嚴禁銀行抽貸。南陽部分企業告訴記者,2016年新野縣有128家紡織廠,目前正常生產的只有20多家,除去3家大型企業,其他規模都在幾千錠和一萬錠,有的倒閉,有的搬遷,企業生存頗為艱難。銀行或通過變相提高貸款條件、提高企業信用資質,或通過利率限制企業貸款。
短期大宗原料價格或反彈,但中美貿易爭端緩和仍有不確定性
目前中美貿易爭端所謂的緩和,是兩國領導人僅表達緩和意向,還沒有明確的協議性文件出來,對于特朗普這樣的商人總統來說,這樣的緩和還比較脆弱。貿易爭端沒有確切信息緩和的情況下,企業不敢貿然接受跨年度訂單,從而影響企業補庫需求,原料價格未來亦是難有起色。因此,G20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或將導致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但一部分原因是久被壓抑的情緒釋放,后面還要受實質意義的談判進程的影響。